前年(二零零四)十、十一月間,在這個框框裡寫過幾篇短文,是有話實說的談談剛結束的第二十八屆「奧運」。中國摘取獎牌金三十二、銀十七、銅十四合共六三枚,來過大豐收,排列世界第二。又因北京得到下一屆的主辦權,閉幕禮,北京代表接過了五環旗,舉起揮動,跟著半空中亮起北京二零零八的字樣,好不威風,真是與有榮焉。
再看香港也來一個零的突破,並不是「風之后」四年後再奪標,而是乒乓「孖寶」,撈個亞軍,得塊銀牌,載譽歸來,好不熱鬧,喧喧嚷嚷了好一陣子。靜下來了,才知道他倆是在國內陪打、陪練的角兒,移居香港不幾年,成了港方代表。也實在慶幸國內的剩餘遺才,一過羅湖橋,成了可居的奇貨,像俗語所說的「執到寶」,今年亞運,後年奧運,還得借重他倆,因為這是「香港的希望」。
當時執筆時頓有所悟,放眼在乒壇中,還有幾員女將,雖然未能躋身上榜,但都是「過江鳳」,要不是在香港稍露頭角,連姓氏—「桑、柳、齊、帖」,這些僻得可以的字,似不是土生土長的小姑娘。驀然的想,何不請國內的精英來個三幾十位,「代港出征」,為香港掙來十塊、八塊金、銀、銅牌,正巧張怡寧也落選,機不可失。
初時可說是痴人說夢,不料短短的兩年竟成了事實,喜訊傳來,真有君子之見略同。不知何時香港有了個「優秀人才入境計畫」,據報載先選了八十多位,都是一些知名的一時俊彥,有鋼琴家:郎朗、李雲迪。運動員也有六位,都在奧運、亞運、全運中表表者,人在揣測連田亮、郭晶晶都會在內,是輸港的人才,還繼續在延攬中。多哈的亞運中是來不及的了,在北京的奧運,將見香港區旗在頒獎台升起,有厚望焉。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太太你好】
【大雀鳥小雀鳥】
【專題專訪:神學院新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