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施政報告提出的幼稚園『偽學券學』,由於方案將牟利幼稚園摒於學券外,惹來中產家長、牟利幼稚園和部分立法會議員不滿,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面臨重大壓力,急謀下台階,正探討折衷方案,包括一旦牟利幼稚園願意將財政交予局方審核和保證盈利用於學生身上,或可參加學券制。」 《蘋果日報》20.10.2006
據聞本港約有一成年齡介乎四十五至六十四歲的中年男士患有「男性荷爾蒙缺乏症」,未知這缺少「男性氣概」的中年男士,是否包括我們特區政府的一個高官?事緣近幾年特區政府的施政愈來愈婆婆媽媽,高官的言談舉止愈來愈娘娘腔,令人大惑不解,不知此風何來?
就如原本可以很簡單的幼稚園學券制,就給鬧得滿城風雨,進退失據。其實特區政府只要給所有幼稚園學生家長定額的學券,任由他們送子女到心儀的幼稚園就讀,那管是「牟利」或「非牟利」,學費是一二千或一二萬,學費便宜的由學券全數代支,學費昂貴的不敷之數則自行掏腰包,這是最公平也是尊重家長眼光和市場規律的做法。但偏偏曾特首和李國章捨近圖遠,把事情複雜化、婆媽化,結果自掉深沼,搞得一身泥濘,令人哭笑不得。
特區高官原本應該高瞻遠矚,think global ,think big,站得高想得遠,才符合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的定位。可惜近年的趨勢卻是剛好相反,說話婆婆媽媽,專挑些芝麻綠豆的小事去理去管。扭開收音機或電視機,盡是苦口婆心式的勸導叮嚀,甚麼「道路零意外,香港人人愛」、「阿媽教落要嘔奶就唔好游」「停一停,想一想,買寵物前要三思」諸如此類。政府要強政勵治,首重嚴格立法執法,譬如對交通違例予以重罰,重判煲臘者和在泳池便溺的人(以至其父母),以至虐待寵物者判以合理刑期或罰款,而不是在執法時軟手軟腳,而只懂白燕黎灼灼式苦口婆心,缺公德心的市民哪會買你怕。
確保七百萬市民在一個公平公義、有法可依有例可循的社會生活,才是特區政府的首要任務。至於市民大眾如何養寵物、如何過馬路、天涼時加衣與否、下雨時打傘與否、送子女到哪間幼稚園園,就不用政府操心掛心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特稿】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神學探索】
【交流點】
【未圓語絲】
【太太你好】
【天國透視鏡】
【大雀鳥小雀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