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華書院起馬六甲建校


2187 期(2006 年 7 月 23 日)
◎ 教會今昔 ◎ 浩然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今日香港中學有「校史館」開設的學校,可知的實屬不多。其中主要原因由於學校沒有空間可以開設「校史館」;而另一方亦因為有一些學校開辦時間不久,沒有歷史可陳。此外,更因為辦學當局對學校歷史不予重視,對校史沒有興趣,以致在種種原因之下,學校沒有「校史館」的成立。事實上「校史館」的設立,不但使學校師生對辦學前賢的貢獻有所歸屬,對學校的業績和學生的成績有所體認,並且更能將學校辦學的宗旨精神得以延續,使學校的成績更能光大和進步。

  在香港英華書院「校史館」正中之處,設置有馬禮遜牧師的紀念人胸銅像,而左右兩側,有兩幅用簡短的文字和圖片「英華書院小史」的簡介。在右面的一幅,簡述學校源起和創立時期的歷史(見上圖),在圖片上有馬禮遜牧師、米憐牧師、馬禮遜牧師譯經圖、米憐牧師夫婦、馬六甲英華書院和馬六甲英華書院傳教總部(辦事)等畫像。說到英華書院在馬六甲建校的源起,是因為當馬禮遜牧師到中國傳教的時候,滿清政府採取閉關自守政策,嚴禁外國教士在中國境內傳教,其後藉著在英國東印度公司當翻譯,才可以留在廣州工作和在澳門生活,工餘之暇從事倫敦傳道會授予翻譯聖經的使命。

及至一八一三年倫敦傳道會派遣米憐牧師(Rev. William Milne)到廣州協助傳教,被當局禁止。所以馬禮遜牧師向倫敦傳道會提出一項「恆河外方傳教計畫」(The Ultra Ganges Mission),共有十點建議。主要在馬六甲成立一個華人傳教總部,開設英華書院教育華人子弟和一些其他種族的兒童,使能接受西方教育開啟民智。甚至該書院亦收取歐美兒童入讀學習中國語文,以此溝通中西文化。此項計畫得到倫敦傳道會贊同,並派米憐牧師到馬六甲專責其事。當一八一八年馬六甲英華書院創校的時候,米憐牧師便成為英華書院首任的校長(見下圖),為英華書院奠下良好的基礎。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交流點】

【未圓語絲】

【太太你好】

【天國透視鏡】

【大雀鳥小雀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