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劍橋郡(Cambridgeshire)是英國著名劍橋大學的所在地,學院林立,故劍橋郡有稱之為大學城。由於環境清幽,林木青蔥,士人學者文質彬彬,書卷氣息濃厚,身處其間可謂文采飛揚。由於近代詩人徐志摩於一九二零年十月至一九二二年留學於劍橋大學,他在一九二八年重臨劍橋(他稱之為康橋),在同年十二月十日在《新月》出版〈再別康橋〉的一首新詩,顯出他在劍橋的詩情畫意:「........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裡,我甘心做一條水草......」。因為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使到中國不少青年學子、詩人墨客對劍橋的神往。
李錦洪社長在《結婚25周年的詩前相後》中,亦載有一篇〈初別康橋〉,文中有說:「生命中有些奇特的經驗是難以解釋的。.......初到康橋,就不自覺地用心靈的遙控,啟動了記憶的影帶。每一格鏡頭比以前翻看都細緻和真實,是三、四十年前的少年逸事,在徐志摩的新詩中追尋康橋夢,要做中年才圓圓實實地結了。.......河上有橋,連結著這麼近那麼遠的兩岸,近得連呼吸聲都可以感應,遠的像天地裡本不相屬的兩顆星球。只因為康橋,把本來相屬與不相屬的東西都纏起來了。橋上有人看風景,我在船上看橋上的風景,款乃一聲清風時更像走進雲彩的倒敘鏡,橋上人變成了船中客,在這初夏的康河中各自尋夢去了........。」(見上圖)
去年教會青年劉志斌醫生寫了一篇〈再踏康橋〉,獲得「世界華人旅遊文學徵文獎」,被列入圍獎(見下圖),可見康橋總是詩。可見教會信徒的徵文作品,是具有高度的文學價值,應該值得重視。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專題專訪】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太太你好】
【大雀鳥小雀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