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禁食帶來屬靈更新


2167 期(2006 年 3 月 5 日)
◎ 教會之聲 ◎ 陳德昌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聖曆∕教會年曆(Liturgical Year)在教會早期已發展完備,並被廣泛地使用。目的是鼓勵教會和信徒以週而復始的形式,在不同的時段,藉著禮儀、經文、詩歌、象徵等不同的方式來默想和表示尊崇,注意並聚焦上帝藉著基督不同的作為,讓基督的降生、受死、復活、升天和再來,銘刻在基督徒及教會生活中。教會年原有八大節期:基督將臨期(Advent)、聖誕期(Christmas)、顯現期(Epiphany)、大齋期(Lent)、復活期(Easter)、升天期(Ascent)、聖靈降臨期/五旬期(Pentecost)、聖三一期(Trinity)。後因中世紀時遭到濫用,故在宗教改革時不少「基督新教」的信徒矯枉過正把聖曆一併取消,只餘下聖誕節及復活節。近年藉著合一運動、禮儀運動、和對崇拜生活的改進和更新的關注,不少新教教會對聖曆運用有較多的認識和採用。

  初期教會如何訂定大齋節的歷史現在不容易考究。但來源與摩西在曠野四十年、耶穌基督在曠野四十畫夜禁食祈禱都可能有關。大齋節的拉丁字Quadragosima 的意思就是「四十日」。英文稱大齋期為Lent,這字是從古字Lencten演變而來,本來的意思是春天。所以,大齋期的意義可以說是春天舉行的禁食、祈禱、默想和修養克己生活的節期,全期為四十天。

  大齋期是復活節前四十天(不包括當中的六個主日,因主日是紀念及慶祝基督復活的日子),節期以聖灰/蒙灰日(Ash Wednesday),信徒象徵地披麻蒙灰,顯示悔罪為起點,並以棕樹主日後的受難聖週(Holy Week)為終點。在聖週中尤以受難前設立聖餐/濯足日(Maundy Thursday)、受難日(Good Friday)、復活前守夜(Virgil Saturday)為重。

  筆者事奉的教會近年都有推行大齋節期禁食祈禱操練,而參加的人數亦每年有所增加,今年更以全宗派層面推動是項屬靈操練。期間除了邀請弟兄姊妹出席蒙灰日禁食祈禱會外,更以單張形式印製大齋期四十天靈修及禱告操練資料、禁食禱告指引供其使用。「禁食禱告」對很多信徒來說是陌生的,為讓信徒們循予漸進的學習。故此,我們建議採用「衛斯理模式」的禁食:簡單來說,就是鼓勵參加者在禮拜四晚餐後,直至禮拜五下午三時前不再進食固體食物。把進餐的時間用作禱告或關懷的行動;亦可把省下來的餐費奉獻給有關機構。對一些「初哥」,或少年人,我們甚至容讓他們以「戒零食」、「戒打機」作為禁食操練的起點。當然,信徒有「禁食」經驗的弟兄姊妹會採用較嚴謹的連續一週中、甚至四十天的禁食操練,我們亦會建議及安排「屬靈導師」指導他們進行這一類「進深式」的「禁食操練」。這些以心意為重,循序漸進的禁食操練方式是希望更多的信徒能按各人信心的大小,多克己、多禱告、多關懷,帶來屬靈的更新和經歷。

  筆者特別鼓勵弟兄姊妹積極參加禁食的禱告操練,除了多作禱告對信徒靈性有所裨益外,對今天物質供應「過分」豐富的後現代城市人來說亦特別有意義。首先,在禁食的過程中刻意不去滿足身體對食物的需求,好讓我們能體驗重掌「生命主權」的自由,印證「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中所出的一切話......」的真實。為信仰的緣故,向似乎主宰一切的物質說:「不」。此外,飢餓的感覺讓我們能分擔世上貧乏飢餓者的需要和苦楚,亦讓我們在心志上分嘗基督的痛苦,在經歷生命的脆弱的同時,更能專心倚靠上帝的大能。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太太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