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36 期(2005 年 7 月 31 日) ◎ 交流點 ◎ 楊麗賢(香港基督徒新聞從業員團契)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不過,目前本地大學只會提供八百個二年級學位給副學士畢業生,根本不足以滿足廣大學子的需要。他們當中部分可往外國如澳洲選讀「銜接」課程,一、兩年後取得學位,或留在香港「接駁」某些大學學系提供的「非政府資助」學位課程,但需付較高的學費。這固然是不公平的現象,為何俱是本地人,竟然有兩批學生付不同的學費?
這反映了現時大學學位嚴重不足。政府大力催谷大專教育,卻沒有提供足夠的配套。雖云年輕學子還可選擇負笈海外或半工讀,但學費和生活費對一般家庭來說也是一個難題。從另一角度來看,這也顯示有錢人享有多些機會,如往外國或修讀本地「非政府資助」課程;就如中、小學教育一樣,有錢的可送子女往國際或直資學校,剩下大部分家境一般的學生,惟有爭取政府和資助學校取錄的分兒。
如此這般,香港社會便變得愈來愈分化和市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