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港交誼傳教為先


2121 期(2005 年 4 月 17 日)

◎ 教會今昔 ◎ 浩然


  每年三月十九日可說是香港崇真會和香港禮賢會週年紀念的日子。因為早於一八四七年三月十九日那天,有瑞士巴色差會(即其後崇真會)的韓山明牧師(Rev. Theodore Hamberg)、黎力基牧師(Rev. Rudolph Lechler);和巴勉差會(即其後禮賢會)的柯士德牧師(Rev. Heinarch Kuster)、葉納清牧師(Rev. Ferdinand Genahr)等四位教士同船到達香港,開始在中國的傳教工作,所以今年是崇真會和禮賢會一五八週年紀念的會慶。

  去年瑞士駐港總領事館為此推動一個「瑞士向香港致意」的活動(Switzerland greets Hong Kong),而今年更聯合基督教香港崇真會、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和亞洲研究中心四個機構主辦了一個「瑞澤香江—香港巴色會」的文物展覽會,自本年三月十九日至六月二十六日在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舉行,目的表達「瑞港友誼」Swiss-Hong Kong Friendship。(見上圖)

  我們知道瑞士國位處歐洲內陸,是一個多山的國家,素知瑞士國盛產鐘錶業、西藥、鋼材、刀具、乳酪、朱古力等馳名於世,因此與香港的友誼似是商貿為主要。但在「瑞澤香江—香港巴色會」文物展覽會中,我們可以深深認識到瑞士國人在香港,最先是有巴色會的傳道工作,用福音去澤庇香港的。從展覽會的圖片展示,巴色會的會址,是建築在萊茵河上(見下圖,River Rhine, 按Rhine最早譯為禮賢)。可見在德國萊茵河上先有巴色會的建立,後有巴勉會的建立,兩會可說同出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