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西九、群策群力
第 2102 期(2004 年 12 月 5 日) ◎ 交流點 ◎ 陳一華(院牧事工聯會董事)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政府為紓緩民間聲音之反彈,以充分照顧民意為主,延長諮詢期至三個月時間,不少民間團體有見及此,均主動自發地組織起來,成立「西九龍民間評審聯席會」。這無疑是正確的做法,他們更希望籌組班底人數擴充至八百人,招聚來自社會各階層代表,包括公眾、文化界、社會組織及民意代表等人士,盼望這組織繼續加添多派別充分反映民意及專業聲音,因這錯縱複雜的龐大工程,單要優先解決以下的問題,已經逼近眉睫:
一、是否繼續沿用「單一招標」,抑或是「分拆招標」做法,哪一種更具長遠效益呢?
二、如何確保「西九文娛藝術」計畫不會淪為地產項目呢?
三、如何保證地產發展商不會將「西九」的利益變成「數碼港」或「愉景灣土地發展」的翻版。
四、為何政府堅持以「商」養「文」呢?還有其他方法嗎?
五、「西九」數百萬呎之建築面積,對政府豪宅賣地政策是否已被發展商支配呢?
六、將來「西九」之交通接駁與配套是否可以應付居民的需要及人流之擠擁呢?
因此,筆者相信若要圓滿及周詳計畫「西九」之長遠發展,必須官民合作,更多諮詢、聆聽、商討及搜集不同意見,然後由公認為「評審聯席會」作出中肯的報告,以供政府及立法會之參考與討論,才能最後定論,如此廣泛諮詢意見、尊重民意、接納專業建議,方能做到群策群力的三贏局面。
最後,筆者更建議宗教界也應派出代表,積極參與聯席會發表意見,因文化藝術與信仰真善美,具密切關係,宗教信仰乃蘊藏豐富的歷史、文化、藝術與考古的重要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