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價值與基督教


2084 期(2004 年 8 月 1 日)
◎ 教會之聲 ◎ 龔立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四十名學者與專業人士,於六月七日登報發表維護香港核心價值。他們所指的核心價值包括自由民主、人權法治、公平公義、和平仁愛、誠信透明、多元包容、尊重個人和恪守專業。發起人之一張炳良教授直言,沒有這些核心價值,香港社會就是失去靈魂的軀殼。我們認同一個沒有核心價值的社會不可以視為社會,因為社會的存在不是由一個一個獨立的個體而成,而需要有共享的價值作基礎。然而,張炳良等人對香港核心價值的描述是否我們所認同呢?有人反駁說,香港的核心價值是搵錢至上、腦袋轉得快和一國兩制。然而,反駁者忽略了張炳良等人所指的價值不是指香港人的特點,而是一個健康社會應要追求的價值。因此,縱使當下香港沒有民主,但他們視民主為香港核心價值;又縱使當下香港缺乏多元包容,但他們認為一個健康社會應向這方向邁進。

  張炳良等所指的核心價值是嘗試結合政治學上的自由主義和社群主義,而再配合香港場景設計。自由主義強調個人權利與自主,而核心價值中提到的自由民主、人權法治、多元包容、尊重個人等就是對自由主義理念的伸延。社群主義強調公民品德和公眾責任,而核心價值中提到的和平仁愛、誠信透明和恪守專業等就是對社群主義理念的伸延。基本上,我個人認為基督教信仰對這些核心價值是認同,並支持。例如,基督教尊重個人自由,因為上主尊重人的自由意志。基督教強調人要履行上主對他的召命,恪守專業就是一種世俗版本的召命觀。基督教對人罪性的體驗使我們擁護自由民主和人權法治。

  初步看來,基督教與張炳良等提出的核心價值是吻合的,但當仔細解釋這些價值時,彼此的分歧就可能逐步呈現。例如,多元包容是否等於接受各式各樣的婚姻關係、尊重個人是否等於支持安樂死、自由民主是否等於教會甚麼事都要經選舉和投票來決定。這些問題將有關對核心價值的討論推至另一個層面。第一,這牽涉到個人德性與公眾德性的關係。第二,核心價值需要有群體承載,以致這些價值可以正確被理解。香港社會可以是這樣一個群體嗎?

  今日有關對公眾德性的討論往往傾向不牽涉對私人生活的討論。除非私人生活具體地影響社會,否則,每個人可以自由地選擇他的生活方式。因此,一個仁愛和平的社會可以是一個賭風盛行的社會、一個自由民主的社會可以是一個淫業發展蓬勃的社會、一個法治人權的社會可以是一個家庭解體的社會。賭博,嫖妓和婚外情是個人的事,與社會無關。所以,這不是核心價值。究竟個人德性與公眾德性是否可以分開?肯定的,他們有一定關係,但又非必然。否則,我們的社會就會走向新加坡式的社會,人生大小事都要由政府計畫。因此,政府對私人德性的態度應傾向弱(Weak),而讓非政府團體發揮他們的教化作用。就此,我認為教會有它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教會參與培養和塑造私人德性的過程正補充核心價值的空隙。另一方面,作為一個群體的教會為核心價值提供一個參考的詮釋。例如,教會挑戰當下傾向以自由主義對人權法治和自由民主的解釋。從此看來,教會不只關心私人德性,更參與對社會論述的討論。只有如此,我們才找回核心價值。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家教會】

【牧養全攻略】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