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會音樂教育可有可無?


2071 期(2004 年 5 月 2 日)
◎ 教會之聲 ◎ 許雲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香港人對本地教育的相關議題都頗有認識及見地。大家都認同基礎教育的重要性,它影響著中等高等教育的成效及未來社會人才的栽培。故此,支持推動執行監察基礎教育應該是所有文明社會的政府責無旁貸的事。

  教會對音樂的重視程度反映於他們的資源投放:財政預算有否包括發展兒童詩班?兒童詩班有否定期恆常練習及獻詩?導師是否有良好的聖樂訓練及經驗?據了解,一般中小型教會若設有一隊成人詩班,已算是難得的,至於會友自己的子女在坊間參加社區合唱團或樂團,是極為普遍的現象。這樣教會將栽培聖樂人才的責任轉駕於外界的機構。許多信徒都認為這情況在資源有限的教會裡,是合理不過的。

  教會的使命之一是教導孩童自幼認識神,運用各種方法使他們明白了解、成長。學習音樂最佳的時期是幼年至兒童期,將聖經的道理唱頌出來,成為容易吸收領悟應用的成長指引;再者發揮音樂藝術創作的潛能也是榮耀神的事奉之一,這是設立兒童詩班的基本信念。既然大家認同這些論點,為何資源不投放於兒童音樂訓練上?以我的觀察,現實情況是:教會內只要找到十個八個成人詩班員上台獻唱,問題便不存在了。究竟這種處理方法在觀念上和實踐上為何如何障礙了教會音樂的發展?

  教牧長執常要求信徒的事奉要有責任感和委身承擔。其實這些素質需要日積月累的灌輸和栽培,更重要的是愈早開始愈好。兒童詩班要恆常地、紀律地練習和獻唱,這是提供兒童親身體驗何謂事奉神,擺上時間及神賜的才能。基礎教育的價值在於大家都相信這階段的腦筋、心志及感情的塑造程度是最佳的。教會和家長若把握時機播種,將來的收成必可見倍增。這收成可以是在質和量上的表現。

  西方音樂歷史告訴我們偉大的音樂家都是在教會孕育培訓成材的,例如巴哈、韓德爾、海頓等,他們傳遞及創作許多榮耀神的音樂信息,孕育許多正面的思想,尋回許多迷失的羊,振奮了軟弱的心靈。現代信徒面對著一股全球一體化的潮流文化,確實需要清晰的耳朵去聆聽神的指引。兒童詩歌是一個最適合的媒介來傳遞正面的信息,跟流行歌曲傳遞的意識形態抗衡。原來這些意識題材可以在基礎教會音樂中滲透,不單有益於兒童,且會提醒父母。成人偶爾會迷失於生活洪流中,其實回歸到簡單的起點才符合天父的心願。

  優良的兒童音樂跟聖經教導互相呼應、鞏固強化、生活化並滋潤美化我們及下一代的屬靈生命。這麼有價值的教育栽培事工竟然被忽視,或當作可有可無的節目。教會音樂未能有系統地在本地教會發展成形,正是因為基礎或兒童音樂事工一直被視為將來的事,是可以擱置等待的。播種有時,栽種有時,收成有時,兒童成長快速,最佳時刻轉瞬即逝,教牧長執不要繼續漠視推卸這牧養栽培下一代聖樂人才的責任。應肩負起這責任,讓羣羊在神的棚內得到餧養茁壯成長,就是實實際際支持發展榮耀上帝的事工。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

【才德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