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門徒的僕人(一)


2071 期(2004 年 5 月 2 日)
◎ 神學縱橫 ◎ 鄧紹光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保羅、雅各、彼得、猶大、約翰這些使徒,早期教會的建立者,都自稱為僕人。他們都不是無名小卒,今天,我們能夠認識基督,得著救恩,都是因為這些使徒寫下了他們的見證,引領我們得以明白上帝的話語。在教會歷史上,他們是赫赫有名的,他們親眼見過、親手摸過生命之道,是第一代的信徒。可是,他們都自稱為僕人。這是謙虛嗎?是中國人的客氣嗎?抑為這是為主作工的人應有的生命內涵與表現?

  

門徒:僕人的身分

  作為僕人的使徒,他們首先是主耶穌基督的門徒。門徒是僕人不可或缺的身分。一個不能做門徒的人,斷不能做僕人。福音書其中一個很重要的主題就是作主的門徒,這些後來作了耶穌基督的僕人的使徒,都是門徒。換句話說,要認識僕人的特質,首先可以透過對門徒的了解;因為,耶穌基督的僕人,首先是門徒;若他們不能作主的門徒,就不能成為祂的僕人了。那麼,門徒是怎樣的?要了解門徒的角色,除了回到聖經,特別是福音書的記載之外,此外,一本不可不讀的作品就是二十世紀德國神學家潘霍華(D. Bonhoeffer,1906-1945)的《追隨基督》,德文書名"Nachfolge",直譯為「追隨」,現在英文版翻為"Discipleship",中文解為作「門徒」。對於九十年代信主的弟兄姊妹來說,潘霍華可能是一個極為陌生的名字,以致不時有人誤為華人。然而,華人教會早在一九六五年已經把他的《追隨基督》譯成中文,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成為教會信徒必讀的屬靈作品。

  如果我們明白這書的寫作背景,將更有助我們明白追隨基督、作主門徒跟成為上帝僕人的關係。《追隨基督》原來是整理自潘霍華在神學院教學的材料,他盼望透過這個追隨基督作門徒的課程來塑造神學生的生命,指出生命是先於技巧的,是講道和教導等技巧的先設要求。換句話說,潘霍華對神學訓練的要求首先是生命的而非技巧的。這並非要說技巧不重要,而是不可本末倒置;並且,技巧必須由信仰以及信仰所塑造的生命發展出來,否則,技巧很可能違背信仰、殺害生命。

  

門徒:基督的呼召

  神學院是訓練上帝僕人的地方,潘霍華卻首先著重神學生的門徒身分、生命,可見在他看來,上帝的僕人若不作門徒,根本不可能成為上帝合用的僕人。作傳道、牧者,首先就要是一個基督的門徒。那麼,何謂基督的門徒呢?研究潘霍華《追隨基督》的學者韋默(H. Willmer)指出:「作門徒的內容,乃由耶穌上十字架及其後的道路所定義。」(H. Willmer, "Costly Discipleship" in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DietrichBonhoeffer, ed. J. W. de Gruch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p.175.)

  潘霍華認為,我們之所以成為門徒,是因為基督的呼召。沒有呼召,就沒有門徒。呼召是具體的:「你跟從我來。」這個跟從是要把我們從世界中分別出來,要我們跟自己過去的生活方式完全割斷,單單跟從基督。這是順服,潘霍華說:「那宣召乃是上帝本身的話,而上帝所要求的就是專一的順服。」(《追隨基督》,〔香港:道聲,2000〕七版,頁51)若不單一跟從基督,專一順服祂,那麼就不是他的門徒了,也不是他的僕人了。呼召作主門徒,跟從他,是要分別為聖,專屬於他,為他使用。

  

  註:本部分主要採用拙作〈追隨與靜默:管窺潘霍華《追隨基督》與《團契生活》對上帝僕人生命的要求〉,《神學與生活》第24期(2001),頁151-156。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

【才德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