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去年薪逾300萬元的醫學院教授(full professor)職位,跑到落後的巴布亞新畿內亞大學,當個連薪金也未知有多少的外科教授,鍾尚志不單沒有心情沈重,談到能逍遙自在到新畿內亞幹外科老本行時,臉上展露SARS之後難得一見的笑容。」《明報》20.2.2004
亞伯拉罕被譽為信心之父,不在於他有崇高的品格、無懈可擊的操守,乃在於他敢於回應上帝的召命,即使他不清楚前路是否有保障,但只要是上帝叫他去的地方,他就毅然踏上征途。無怪希伯來書的作者這樣稱譽他:「亞伯拉罕因著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那裡去。」(來十一8)
「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那裡去。」這可以是一時衝動,但也可以是一份堅定的信心。中大醫學院院長鍾尚志教授,年僅四十九歲,不論在專業發展上、名利的追逐上都正值「當打之年」,但他就在這時刻毅然退下火線,辭去年薪逾三百萬元的厚薪高職,跑到老遠的巴布亞新畿內亞大學任外科教授。在將來工作的地點上,他當然不是「還不知往那裡去」,但在個人專業的前途上,肯定是一次沒有把握的冒險。這位被譽為香港內窺鏡之父的鍾教授,習慣了在資源充裕和高科技的醫療環境工作,將來要去的地方,鍾教授坦承是「設備簡陋,一個外科醫生為病人一手包辦、切、縫針、心臟手術以至婦科手術也要一腳踢......」,可說是天淵之別,但他仍昂然踏上,其信心叫人敬佩。
被問及他選擇這條路的動機,他回憶去年十月SARS疫情過後,他懷著大難不死、有點想「避世」的心情,到過裴濟、東帝汶和巴布亞新畿內亞等仍有獵頭族居住的落後地區當義工,令他重新頓悟生命的意義。「人活著除了金錢之外,還有其他令人滿足的事和夢想等著我們去幹。」這句說話似曾相識,耶穌基督也曾說過,相信鍾教授是聽到了呼喚才作出這信心的決定。
到獵頭族中間工作,鍾教授不單一無所懼,更展露出難得的笑容。認識他的人說鍾教授一直很「酷」,在SARS期間尤是,但談到去蠻荒工作,他才重現歡顏。又也許,香港醫管局和衛生署的「獵頭族」他也挺得住了,又何懼只手持長矛的獵頭族呢?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專題專訪】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
【才德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