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在教會 (四)


2035 期(2003 年 8 月 24 日)
◎ 神學縱橫 ◎ 何崇謙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我們的教會一向對舞蹈採取懷疑的態度,因以為舞蹈與性的挑逗關係密切,若我們因此而否定禮儀舞蹈在教會的角色,未免對舞蹈的本質無知,亦未能了解禮儀舞蹈的作用。舞蹈是人可單單憑藉自己的身體動作和節奏,而不需靠賴其他媒體去表達個人感情的一種最古老的藝術。人之所以跳舞,是因為人內心要表達文字與語言都不能傳遞的情緒,正如詩篇三十章十一節說:「你已將我的哀哭變為跳舞,將我的麻衣脫去,給我披上喜樂。」又《禮記.樂記》曰:「長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而《樂記.樂象篇》則說:「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

  希伯來人喜歡跳群體舞,當米利暗見法老的兵馬都下到海裡,又見上帝使百姓能在海中走乾地,便「手裡拿著鼓,眾婦女也跟她出去,拿鼓跳舞。」(出十五20)又當以色列的婦女聽到矮小的大衛,竟然能剷除巨無霸歌利亞,他們使「跳舞唱和,說掃羅殺死千千,大衛殺死萬萬。」(撒上廿九5)當以色列人戰勝非利士人,把約櫃運到自己的地方時,「大衛穿著細麻布的以弗得,在耶和華面前極力跳舞。」(撒下六14)而在崇拜禮儀上,詩人主張:「願他們跳舞讚美主的名,擊鼓彈琴歌頌他。」(詩一四九3;一五零4)對希伯來人而言,舞蹈是表達感情最自然、最直接、最能觸動心靈、最有共識的群體的活動。

  主耶穌在猶太文化中生活,亦認可舞蹈是表達喜樂正常不過的活動,主說:「當那日,你們要歡喜跳躍(舞),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他們的祖宗待先知,也是這樣。」(路六23)難怪我們讀到浪子比喻時,會看見一幕有「作樂跳舞」的愉悅的場面(路十五25)。有時身體的動作是「懇切禱告」的專有名詞,身體的動作在禱告的表達上佔重要的位置,如「舉起聖潔的手隨處禱告;」(提前二8)有東正教大神學家之稱的Gregory of Nazianjus(329-388),曾勸導信徒要以得勝姿態的群體的「繞圈舞」(ring dance)來慶祝復活節,因為這樣表達才是正統的讚美(orthodox)。

  禮儀舞蹈任務是要凸顯崇拜的內容,禮儀舞蹈不是表演,而是信仰的行動與表達,所謂舞以載道也。禮儀舞蹈大約可分為五類:一、列隊進堂的禮儀舞:帶出福音的喜樂,增進宣召和朗誦經文的立體意義;使進堂的動作如攜帶著餅與杯這禮物放在桌上一般。二、配合宣講的禮儀舞:把聖經故事內容的精髓跳出來,或舞姿的重點放在講道信息的核心上;三、禱告的禮儀舞,幫助會眾對上主的主權有所認同;四、默想禮儀舞:能提昇人屬靈的領悟力;五、慶祝的禮儀舞:讓會眾一起參與,以增進在主內合一同工的見證。

  基督教崇拜聚會基本上是屬於視聽的事件,以具體可見可聽的行動和象徵物,將三一上帝的作為和屬性朗現出來。崇拜的行動和崇拜的佈置都產生「視」與「聽」的效果。福音不單是可聽的,也是可見可感的。特別在「視之維度」上有很多方面的層面。例如功能性的:如水池、餐桌、講壇、禮袍。這些擺設主要的功能是幫助人敬拜、宣講、參與禮儀慶典。環境性的:如彩色玻璃窗、花卉、浮雕、壁畫和富於色彩的旌旗等,這些具創意的表達能影響信徒的屬靈狀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環保.資訊】

【影音視像】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城市脈搏】

【交流點】

【才德女子】

【大丈夫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