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導師~「沙士」中的學習


2032 期(2003 年 8 月 3 日)
◎ 教會之聲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德蘭修女說過一件令人感動的真人真事:有次她造訪委內瑞拉一戶人家,謝謝對方贈送修會一頭小羊。臨離開這個貧窮家庭的時候,德蘭修女見到一名肢體嚴重殘障的男孩子,她遂回頭問這名男童的母親:「他叫甚麼名字﹖」誰料那位母親回答道:「我們叫他『愛的導師』,因為他不斷教導我們怎樣去愛人,所以,我們認為他所做的每件事情,全都是我們以行動來表現我們對上主的愛。」

  學習如何去愛

  過去幾年,香港可謂人禍天災不絕。最駭人的,當然是今年三月至六月的「沙士」非典型肺炎疫症,短短三個多月內,二千人染病,近三百人死亡。其中沙田威爾斯醫院和牛頭角淘大花園的疫情最為慘烈,叫整個城市陷於一片愁雲慘霧之中,而直接間接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幾百億港元,叫原本已低迷的經濟雪上加霜。

  對於失去寶貴性命的人,我們寄以同情惋惜。香港人一向樂善好施,今次更沒有例外,各界人士自發籌款逾億港元,以援助死者的家人、兒女。而多位因公殉職的醫護人員,更贏得全港市民的尊重和愛戴。由三月初疫症爆發後便一直全情投入,不眠不休的醫護人員、清潔工人-他們全都是香港人「愛的導師」,以他們的生命教導我們當怎樣去愛人。

  學習如何生活

  無可否認,也是值得感恩的,是因著多位勇敢而全然擺上的醫護人員都是基督徒,他們的見證立刻廣泛被報道,贏得了市民的頌揚。教會也把握了這個機會,透過不同媒體做佈道的工作,信主的人肯定多了,而不少原本冷淡的信徒也得到復興。

  但「沙士」,除了叫人認識到人生的無常、生命的脆弱,從而歸依基督外,又有否另一層次的學習嗎﹖

  第一,是生活方式的學習。近十幾二十年香港人甚麼也「去到盡」、「搏到盡」,生活節奏急速,生活壓力過大,整個社會彷彿成了一個高壓煲,這種不正常、不自然的生活方式成了病毒的幫兇。心靈淨化,回歸自然,簡樸生活,是教會需要重提的信息。

  第二,是環境教育的重視。報章刊出淘大花園、牛頭角下邨的擠逼、骯髒的鏡頭,叫人慘不忍睹。香港算是富裕的社會,但嚴重缺乏公德心的市民仍多的是。而地產商為求利潤,建屋時不顧及生態環境的和諧,樓宇密度過高,也種下今日的惡果。

  第三,是社會和醫療制度的再思。醫管局「肥上瘦下」,官僚積習難返,內部溝通不足,前線人員疲於奔命,這種制度上、架構上的缺陷必須予以正視和改善。教會不是公共醫療問題的顧問,未必能提出專業上的意見,但作為良心的喉舌,亦應有所發言。

  總結

  昔日潘霍華曾寫到:「......我們不該等到窮途末路時才仰賴上帝,上帝必須居於生命的中心。不但在死亡中而是在生活上;不但在痛苦中而是在健壯精神充沛的時候;不但在罪惡中而是在工作中。」(《獄中書簡》p.152)同樣道理,「沙士」給香港人的意義不僅是災禍臨頭需要拯救者、安慰者,而是必須反省和學習,如何積極生活,做地球的好管家,成為大地的祭司。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雲彩見證】

【環保.資訊】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城市脈搏】

【交流點】

【才德女子】

【大丈夫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