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傳媒專業守則


2032 期(2003 年 8 月 3 日)

◎ 交流點 ◎ 楊麗賢


  從七一遊行,政府管治危機至高官請辭,可看到傳媒起了很大作用,在監察政府、洞察社會民情之餘,竟也扮演了推波助瀾的角色。

  沒有傳媒翻天覆地的報道,對官員尖銳批評,市民的情緒未必會變得如此高漲。不容置疑,新聞媒體在變化多端的社會中扮演很重要角色。但最近也有學者質疑部分媒體,有否保持立場中立,抑或根本有固定立場,再製造文章,挑動人們的情緒。

  身為傳媒的一分子,看見某報章旗幟鮮明的大呼董特首下台,也感到不舒服。不是支持董特首的領導或不贊同爭取民主制度,而是覺得傳媒應盡量客觀,報道事實為主。恐怕在利益為大前題之下,傳媒老闆只會傾向走「激進」的路線,讓社會言論更分化。讀者能獨立判斷的空間又有多少呢?

  另一方面,可能在愈趨政治化的社會中,要完全客觀地報道(尤其政治事件)很不容易,事情的演變有時叫人摸不著頭腦。但客觀、中立仍是基本原則。

  想起作為基督徒,我們要成為社會中的良知,也需審視我們行事為人的出發點,我們有否看眼前的利益重於聖經原則。我們是否緊守本身的崗位,沒有偏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