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四月,一項調查發現香港人每天花十分鐘憂慮。於是有心人便推出連串廣告宣傳,甚麼「鬥志一分不能減」,「日怨夜怨,不如踩多兩轉」,還有「上上落落,好平常」等等,半年後再做調查,發覺的確改善了:由十分鐘進步到九分半鐘,即是少憂慮了三十秒。
這真是叫人洩氣的三十秒。花了一大堆廣告宣傳,愁眉不展的香港人竟不領情,仍繼續憂慮下去。設若全港近七百萬人皆如此長嗟短嘆,則這嘆氣可嘆足一百二十六年。
也許,現況真是令人難於展顏歡笑的。這邊廂,政府公務員要減薪,牽一髮動全身,難免人人自危;那邊廂,要加稅要降低免稅額,即是有更多人跌入稅網;而工作前景卻又如斯暗淡,連本來是天之驕子的政務官醫生律師,也難逃裁員危機,安定繁榮變成奢望,怎能叫人不憂慮?
只是,如果憂慮能消弭危機,如果憂慮能改善現況,那憂又何妨!問題是,憂慮對解決問題毫無幫助。耶穌二千年前便曾這樣問:你們那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答案是不能。古往今來,從來沒有人能夠用憂慮解決問題,智者千慮的慮是思考而非憂慮。憂,只是無用亦無益的負面思想,只會令人失去鬥志。
然則,面對現實苦況,如何可以不憂慮?首要學的是把憂慮卸下。看那不種也不收的飛鳥是何等逍遙自在,牠們既無積聚糧食在倉庫裡,完全憑信心過每一天,牠們相信明天一定會找到食物,所以能夠安然享受日出日落,不作無謂擔憂。
人也當如此。我們怕失去工作,那就盡力做好每一天的職務;我們怕明天要減薪,那就調節心態,去過簡樸生活;我們怕供不起樓,那就面對現實,重整債務。
卸下不是撒手不管,而是沈著氣,看清前路,前路或者崎嶇,但與其長嗟短嘆,不如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往前走。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文林】
【雲彩見證】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牧養事件簿】
【有夢人生】
【交流點】
【市井心靈】
【才德女子】
【大丈夫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