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教會「非政治化」的使命


1999 期(2002 年 12 月 15 日)
◎ 交流點 ◎ 胡志偉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政治化是現代社會權力擴展的趨勢,任何政權(無論美國的反恐戰爭或本港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理所當然要求其國民對在上施治的效忠順服。法國基督徒學者積依路 (Jacques Ellul)倡議基督徒以「非政治化」(depolitization)為出路。

  積依路深切認識「政權至上」(無論是專政的或民主)的大政府趨勢,必然構成民間團體與公民自由空間的限制,因此基督徒的公民責任不是逆來順受、唯命是從的順民心態,乃是更深入地了解政治的本質。由此進路,我們對公眾事務的關注就是抗拒「凡事政治化」的入侵,確保原先自由的空間不因為政治的巧立名目而不斷萎縮。教會培養與推動信徒深化思考,獨排眾議,不畏強權,堅持真理,就是防範信仰變得政治化,如某些人士主張國情的不同,聖經的理解與救恩的實踐亦隨之作演變,教會必須返回聖道,宣稱 :「順從上帝,不順從人,是應當的。」(徒五29)

  教會「非政治化」的使命,不是鴕鳥政策對社會事務不聞不問,乃是超越黨派政治訴求而對問題的核心作出另類思考。社會問題,不能只從經濟或管理角度作思考,同樣是經濟問題,亦不能只從民意或選票角度著眼。「非政治化」的大前題是重視個人的民主素質,堅拒任何政權擴展其範圍而令公民無空間可容,竭力避免把任何問題「泛政治化」,清楚規限各項問題各從其類,「該撒的物當歸給該撒,神的物當歸給神。」(可十二17)教會關注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就是「非政治化」的落實,拒絕政權因著分裂國家或煽動叛亂罪名而限制了「聖徒相通」(超越國家民族、地域族群、文化語言)的自由。

  積依路倡議的「非政治化」,正反映在信徒群體對政治問題的真正關注,我們認真地看待政治,就是為著個人與群體的人權與自由不受干預。基督徒關注政治的獨特角色就是我們擁有自由的心靈而止息忿怒情緒,活在永恆的盼望中而把今世政治相對化。

  求主使教會不為本身而活,又能在社會中彰顯公義與仁愛

胡志偉(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餘暉集】

【夢想的萌芽】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事件簿】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