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點重尋


1994 期(2002 年 11 月 10 日)
◎ 如情未了 ◎ 李碧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大學迎新活動引起的議論已漸漸為人淡忘,許多人歸咎於社會風氣敗壞影響,我覺得應當做的是重尋教養起點。

  教養應從童稚開始,到大學階段再談實屬太遲。十七世紀英國思想家約翰洛克在「教育漫話」一書提出,要培育有理性、有德性、有才幹的下一代,可以概括為下列三方面:身體健康、道德教育、智育。

  這種看法到今天仍然很有參考價值,與德智體羣美五育比較,約翰的優先序排列更具意義。不論從家長或社會角度看,孩子的身體健康都是最重要的,這健康不單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心理不健康,後患無窮,一切努力都屬徒然。證諸今日許多不能控制情緒,激動時會打老師的學生,還有許多無法承受壓力,動輒尋死的年輕人,當知約翰四百年前提出教養以健康為首要多麼有遠見。

  接著是道德教育,也就是大學生迎新活動引起的思考。有一段時間,許多人提出疑問:道德可教嗎?這種懷疑令教育工作者陷入兩難之間。

  一怕教授「德育」等同於「老土」說教,二怕強加個人價值觀於學生身上,加上香港教育以考試成績先行,於是,德育課變成可有可無。有的加入宗教科內,有的在週訓內象徵式講一講,學生左耳入右耳出,既不思考亦不反省,如此年復年就進了大學。

  這些吃電視奶、看淫賤雙週、讀兩大暢銷報章風月版長大的大學生,何來道德承擔?他們的道德底線跟江湖大佬標準相同,「互片」和「開片」有何分別?

  所以,重建品德教育是當務之急,而其中又以重建「家教」觀念最為重要,家長千萬別把這重責完全倚賴學校,只有你才可以把握每個時機去教育孩子,只有你才可以透過討論反省,貼身地幫助孩子成為有德行的明日棟樑。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影音視評】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餘暉集】

【夢想的萌芽】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事件簿】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