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變革的成與敗


1868 期(2000 年 6 月 11 日)
◎ 交流點 ◎ 胡志偉(香港教會更新運動副總幹事)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身處「高科技」年代,我們不再生活於實體的陸地上,乃是浮游於「混序式」(chaotic)水世界之中。正如當代教會研究學者Leonard Sweet 在其著作《心靈海嘯》(Soultsunami)指出 : 「不變革,則沒有將來 !」後現代世界不再按着規條辦事,人以浮動取代固定,事物的混沌與複雜叫人難以駕馭一切。

  變革是現今世紀的常態,誰抗拒變革,誰就被淘汰 ! 近期,特區政府連番變革動作,為要證明本身是大有所為的政權,變革指令由上而下,推倒舊有的,引入新的構思與行動。變革原是好事,可惜落在舊思維的官員身上,善意反倒做成他們始料不及的惡果 ! 試看董特首為解決本港市民住屋問題,高調地以「八萬五」作為指標,干預房地產,結果做成公屋與居屋質差,而不少中產家庭住「白宮」(白供),人人負資產。客觀而言,責任不全在董特首身上;但他在房屋政策上左搖右擺,不敢大刀闊斧清理積習歪倒,遇上反對就停步改革,卻又在建屋工程上連番失誤,怎叫人對特區領導班子推行的種種變革有信心?

  再看教育改革,其理想與本意是好的;真正的改革必然涉及教師教學上的改變。可惜有關官員慣於用行政指令方式施行變革,忘了耶穌的忠告:「沒有人把新布縫在舊衣服上,恐怕所補上的新布帶壞了舊衣服,破的就更大了。」(可二21)

  真實變革,卻不能用權力支配一切,要放下主控心態,認識水流非沿着既定方位而轉移。當官僚人員只曉指手劃腳,以為一聲令下,教師為求飯碗,人人應考語文基準試,於是學生語文水平自動提升。誰知政策帶來強烈的迴響,強行加諸在教師身上的指令只會冒犯教育工作者的專業自主!

  變革的成與敗,反映在主政者的思維:開放或封閉 ? 廣化或窄化 ? 當教育署官員看教育改革,在於營造民意,責任歸咎在考試上,視教師為順命的過河卒,卻不是一起諮詢的夥伴。為何教師抗拒變革 ? 原因就在規劃教育改革的官員,沒有掌握變革的流程,急於求成,漠視變革過程中前線工作者士氣,反而推行太多太快的轉變令人無所適從,難以跟上。主政者只求窄化的改變,期望在下的作出重大改變,在上的仍舊依然故我,怎能叫人對變革寄予厚望 ?

  同樣,教會與福音機構推行變革,不宜重蹈政府部門失效政策,要有妥善規劃,兼具明確步驟,預留空間予異見,方能成事 ! Sweet 看敢於為神冒險正是「混序式領導」(chaotic leadership)的表現 。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