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洗天地長


1864 期(2000 年 5 月 14 日)
◎ 溪水旁 ◎ 陳國權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禱告是放下塵心妄念,讓心復歸虛明靜一而得見上帝。然而,人始終是有所偏執的,要擺脫塵心妄念之羈絆,談何容易,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明朝陳白沙認為,若要將心中的私見慾望、機巧、狂馳等妄念徹底地從心內去除,使心地回復清明靜一的狀態,「洗心」這個修為功夫是不可或缺的。他在《夢作洗心詩》中說:

  一洗天地長,政教還先王。

  再洗日月光,長令照四方。

  洗之又日新,百世終堂堂。

  白沙所謂「洗心」,也就是上文所指的去掉心中與道背反的私見慾望、機巧、狂馳等妄念,這是從消極方面講。從積極面講,「洗心」是致力保持心的清明澄澈,使之能皎潔如明月,一塵也不染。白沙的「洗心」的修為功夫,跟基督教靈修傳統中的「煉路」(purification)甚為相近。煉路其實也就是修德過程,希臘教父認為「悔改」是這個修德過程的起點。

  「悔改」不單只是消極地逃避犯罪,遠望世俗,也是積極地投向聖三一,祈求祂洗滌我們的意志、理性和感情,也給我力量,修好諸德,特別是信、望、愛三德。據伊域格屈斯(Evagrius)的經驗,這個階段最大敵人是那些潛藏在人之內的偏情(passions)。守道者馬克西母(Maximus the Confessor)認為偏情是指那些與自然本性相違背的暗湧。它們潛伏於靈魂深處,不為人所知。不單只偏情,還有妄念(logismoi),它們是做成心地不平和的原因。伊氏列舉八大妄念正蠶食着人的心靈:貪饕、貪婪、迷色、忿怒、沈悶、虛榮、驕傲、沮喪(上文已經略有交待,這裏不贅)。為要對抗這些敵人,人必須警醒度日,還要苦修克己,務求能遏制心中這些的妄念,避免胡思亂想,心猿意馬,偏離正道。又要泯滅心中的偏情,使心靈回復清明寧靜,虛空潔淨。教父們稱此狀態為「無慾」或「心滅」(apatheia)。

  按屈氏的睿見,「無慾」或「心滅」並非無情無義無感覺,而是指一種身心合一,情理交融,精神全然處於自由自得的狀態。著名東正教神學家卡理士圖韋爾(Kallistos Ware)認為「無慾」或「心滅」即「清心」。它是生命狀態的轉化,就是從不穩定到穩定、從繁複到簡單或專一、從懷疑和恐懼到確信和鎮定。換言之,「無慾」或「心滅」是指人心不再受私慾和邪情所蔽,而惟有去掉了情慾的心,方可以無私地愛神、愛人、愛眾生。正如利亞人聖以撒(St.Isaac the Syrian)說:

  一顆去除了情慾的心就是一顆為整個宇宙、人類、雀鳥、野獸、眾生,乃至惡魔的安危而焦急的心,因着從內心深處而來的關愛,使到此心不忍卒睹、不忍卒聞任何有損眾生或導致其受傷的事情發生。一個有慈悲心的人,時刻都會為無理性的野獸、敵擋真理的人、傷害我們的人,甚或爬蟲而哀慟禱告,祈求上帝施予保護和憐恤。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