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傳教第一人 ~ 米憐牧師


1864 期(2000 年 5 月 14 日)
◎ 教會圖說 ◎ 浩然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論到「過番」(移民)的問題,先始於「通番」。即如漢代張騫於公元前一三八年已通西域,足跡達於身毒(印度)、安息(波斯);及至盛唐時代,商貿發達,船隊遠至阿拉伯、南洋羣島,華人移民南洋漸增。明朝永樂帝太監鄭和下西洋,領兵三萬七千八百餘人,南洋和西洋不少國家臣服,中國移民南洋更盛。滿清入關之後,明朝遺臣流亡海外,圖謀反清復明,所以政策定規「凡國人在蕃託故不歸,復偷漏私回者,一經獲拿,即行正法。」可見對出洋過番的嚴厲。及至乾隆時代略為放寬,而西歐各國大力經營南洋各地;又因中國沿海民生艱困,故此違法通番南洋謀生日眾。時至十九世紀初期英國、荷蘭為開發南洋羣島、爪哇、婆羅洲,需要華人勞工更為殷切。

  過番謀生是十九世紀華人的移民潮,並以南洋為最多。但這些移民大多在大城市聚居,諸如馬六甲、檳城、曼谷、新加坡、巴達維亞(即雅加達)等多是過番華人落腳的地方,自然亦是「豬仔館」行口的所在地。在大量華人的移民潮中,早期來華的教士經有深切的關注,並且向這些移民進行宣教的工作。就以第一位來華傳教的馬禮遜牧師來說,他雖然是在一八○七年派遣到廣州,可是他不能公開的傳教,其後藉着在英國東印度公司做繙譯的工作才可以留下來,在空閒的時間繙譯中文聖經。及至一八一三年倫敦傳道會再派米憐牧師(Rev. William Milne)到中國傳道,目的是協助馬禮遜牧師在廣州進行工作。

  當米憐牧師和師母於一八一三年七月四日到達澳門之後,經已被澳門葡國教士所監視,禁止在澳門活動,不久轉往廣州,又不獲官方批准長期居住。米憐牧師是有心到中國傳道,亦經倫敦傳道會差派,豈能就此回國,消滅自己事奉奉的異象,有違差會的期望。其後經過馬禮遜牧師的思考和分析,於是轉往爪哇和鄰近島嶼,專向華人做個人佈道工作,成為南洋華人傳教第一人。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