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道策略新趨勢


1892 期(2000 年 11 月 26 日)
◎ 教會之聲 ◎ 周永健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今年七月廿九日至八月六日,葛培理博士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召開「宣講佈道者會議」,目的在於提醒眾教會,在踏進新世紀之際,勿忘把佈道事工放在首要的位置。這位八十二歲高齡的神僕,也盼望神在世界各地,繼續興起像他一樣忠心傳揚福音的佈道者。

  今年十一月廿五及廿六日,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在紅磡香港體育館,舉行一共四場的全港佈道大會,主題為「耶穌一來」,由蔡元雲醫生及吳振智牧師擔任講員。二人都是本地的講員,富有主領佈道會的經驗,蒙神大大的使用。筆者提及這兩件事,覺得都是令人振奮的。一是世界性的會議,另一則是全港性的佈道會,都與佈道有關。阿姆斯特丹注重佈道者的生命與工作、佈道的信息、佈道與教會的關係等,而全港佈道大會是佈道的實踐,把阿姆斯特丹所傳達的付諸實行。

  香港九七回歸後,眾教會在佈道方面的熱誠和努力,可說有增無減。最為顯著者,就是利用大眾傳媒,作為傳揚福音的工具。電視台播放福音的節目,大型佈道會採用新顈的方式,互聯網上談道作見證,都是配合時代的行動。但對教會來說,可能是「創新」之舉,成為新的趨勢。這種情況使人鼓舞,抑或令人擔憂?似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對於篤信聖經的教會和信徒來說,福音的內容是不可更改、不能妥協的,而事實上也少有爭議。至於佈道的策略和方法,就會引起不同的觀點和意見了。但問題在於定位。佈道的策略和方式由誰人議定,誰人執行,誰人跟進,就產生不同的取向。

  我們可從四個層面來看:最簡單和基本的,就是信徒本人實踐傳福音的使命,在不同的場合和時間,向別人作個人佈道。第二層是堂會的佈道事工,以堂會為基地,舉行佈道會、福音主日,或不同類型的福音性聚會,包括在生日會、婚禮、安息禮拜等。這些策略和方式可能是最傳統的,但卻是最經常恆久的。佈道的果效是可見的:信主的人受洗,加入教會,接受栽培,參加團契和事奉,在教會中成長。

  第三層是機構的佈道事工,包括個人名義的佈道團、服事不同對象的福音機構,和採用不同媒體的組織。他們的佈道事工是多元化的,不受規限的,可以創新的。不同機構愈多,性質愈不一樣,佈道的方式就愈多樣化。可以說空間和自由度是相當大的。最後一層,是聯合性的佈道事工,集中人力和資源,有計畫地分工合作,像過往的彩虹佈道會,和今次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的全港佈道大會。

  這些因素解釋佈道事工的不同趨勢。從好處着眼,是互補不足,發揮最大的功能。但要謹慎提防的,就是佈道策略和方式無論如何「新興」或「合潮流」,總不能與堂會脫節,否則成了斷弦之弓。因為佈道不是孤立的事工,必須有所跟進的,對佈道的果子給予栽培關顧。

  最後,筆者以兩點結果。留心聽保羅的話,他說:「這有何妨呢?......基督究竟被傳開了,為此我就歡喜。」(腓一18)保羅是指傳福音的用心和動機而說,但也可借用在佈道的策略和方式方面。此外,保羅很清楚明言:「信道是從聽道來的」(羅十一17),而聽道是從傳道來的(羅十一14)。我們要確定,在任何形式的佈道會裡,聽者必須有道可聽,而講者必須有道可傳。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神學生講場】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