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寫實


1889 期(2000 年 11 月 5 日)
◎ 餘暉集 ◎ 安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也不知道,分不清捱罵還是迴響,每回寫了一些關乎老人家的短文之後,遇到了同道們,先是讚譽一番,隨著會說不忍「卒讀」,也會問:怎的老是在結尾的那幾句,總是灰溜溜的,整篇開頭端的不錯,甚至諧趣的說是「衰在收尾」,連來電通問的友好們,也是如此這般。

  「吾豈樂此哉,吾不得已也」,中國民俗說部,一般都慣以「落難公子中狀元、後花園私訂終身」,嫌貧重富的糟老頭兒被人唾罵,來一個喜劇收場,整篇故事是一廂情願的杜撰,現實的那有這麼光彩,不想太賺人的眼淚,一枝禿筆寫個烏托邦,海市蜃樓。讓人陶然虛無縹渺間,實在說這樣美好似詩又像畫、又似謎兒的描繪,信是會有的,但是絕無僅有。

  自己為人是相當樂觀的,與人相與共,也是嘻哈哈,雖未至擊壤而歌......帝國於我何有哉那麼豁達,但深明憂能傷人的古訓,甚麼或大或小事,來個一笑置之,一笑泯之,這是自己個人的看法。如果看清楚一點,就有說不出的味兒,也不一定要身受,可是橫看、豎看、左看、右看、前看、後看,一幅幅、一幕幕,全不是幻影,而是鐵一般的真實。

  自己慣寫的短文,人生拾趣、隨感錄、餘暉集,每一則都似乎是有感而發,老實說大多是有現實的背景在,也持定了一個原則,絕不會醜化,也不會太美化,平易近人的以古喻今,又將今以鑑古,不少是自己的觀察和見聞,更有些是道聽塗說,單在維園每天晨運所見的、所聽的,材料資料可多了,這些人間百態,可歌者少、可泣者多,如此這般的書諸於筆,猶其是寫到老人們的景況,縱有生花妙筆,也寫不出甚麼多姿多采的趣味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