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方法


1878 期(2000 年 8 月 20 日)
◎ 癌病答客問 ◎ 楊牧谷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我在候診室接觸的病人,絕大部分都是因頸側淋巴轉移而發現患上此病的,這是否等於太遲發現了?

  不能這樣說,因為鼻咽癌多數會作淋巴轉移,它常在耳、鼻有任何症狀出現前已作了轉移,換句話說,醫生接手醫治的病人,多數是已有了淋巴轉移,但記錄上它的治癒率很不錯,且還在提升中(即死亡率在下降中)可見不屬太遲。

  為甚麼會有淋巴轉移,就要明白鼻子的結構與淋巴分佈的關係。原來鼻咽部淋巴系統十分豐富,首先它引流到咽後淋巴結,向下和向外即為頸內靜脈淋巴結和副神經淋巴結,CT掃描可明確地顯示出頸動脈直接被侵犯的區域。醫生通過CT片可見頸淋巴結腫大的情況、質地是否均勻、有否囊性,和是否液化等癥狀。

  

自己可以檢查出頸側淋巴結嗎?

  可以,而且家族有人患此病的人更要每月起碼檢查一次,方法也是十分簡單的。洗澡時雙手和頸項塗了肥皂,然後沿著頸側用手掃下去,若有凸起的腫物,就算只有一粒,也要立刻向醫生報告,由他作進一步觸診,看要不要轉介癌科專科醫生作檢查。

  有些病人誤信坊間流傳的解釋,自以為聰明,用盡種種害人的誤見(如稱有腫癌現象為「虛火上升」,熬些湯水就可應付一類蠢話)來延誤診治,結果頸部雙側長了兩串像葡萄的東西才發現不對勁,徒增日後醫治的困難。

  

有一種檢查法叫核磁共振(CMRI),聽起來好嚇人,那是甚麼樣的檢查

  MRI高度軟組織分辨能力,和多維成像的優點,對癌腫掃描有很大的貢獻。對鼻咽癌來說,它能細緻地掃描鼻咽軟組織結構,和腫瘤的形態、大小、毗鄰關係,和對周圍組織侵犯和破壞的情況。此外,它還能清楚顯示頭顱各層次的情況,把腫瘤邊界,海綿竇腫瘤受侵犯,和前顱窩、中顱窩骨質受破壞的程度,全可在MRI圖像上顯出來,防止了偽影出現影響醫生的診斷,故其貢獻甚大。

  

MRI與CT掃描有甚麼異同?MRI掃描對身體有害嗎?

  從醫治的角度來說,因著MRI掃描的貢獻,它一點點放射線的影響是被視為可接受的。再說,像CT掃描一樣, MRI檢查時對病人無痛苦,無創傷等問題,而它對定位與定性所提供的資料是無可替代的。

  由於MRI對軟組織的分辨力高,它能區分CT所不能顯示的咽後外側淋巴結,與直接蔓延的關係,因此在臨床上不能觸摸到深在部位的淋巴結,MRI片都能顯示得甚為清楚。

  再者,鼻咽癌接受放療時,頸部受射的時間較長,治後多數會發生頸部肌肉纖維化(即硬化和有抽筋的現象),發硬的肌肉有時不易摸出癌腫有沒有再發。此時醫若有懷疑,他會請病人做一個MRI檢查,底片即可顯出纖維化與淋巴轉移的分別。

  唯一可惜者是:MRI儀器造價高昂,規模較小的醫院未必能負擔。

  

你可以比較一下X線,CT、和MRI的異同嗎?

  可以的。簡單地,我們可作如下區分:

  X線:X光底片可顯示鼻咽腫瘤範圍,和顱底骨被破壞的情況,但診斷的準確性有時有問題。主因是各地醫院的技術條件有很大的差別;再者,X底片出現顱底骨質被破壞,距離患者自體徵的出現,相隔時間過久(有時達半年),因此會影響早期發現,而延誤醫治。

  CT掃描:因可同時顯出骨質和軟組織變化的分辨率,高於X線斷層攝影,故有助於早期發現顱底骨質遭破壞。CT骨窗圖像可顯示極微小的顱底骨質改變,大大提高了診斷的精確度。正因如此,調查報告顯出,CT掃描對鼻咽腔外受侵的檢出率,高於臨床的檢出率高三至五倍。再者,軸白和冠狀面的CT掃描,能清楚地顯出鼻咽癌顱內外侵犯的途徑與範圍,是其他檢查無法替代的。

  不過CT檢查也有其死角,乃是它不能反映組織的特異性,因此CT片顯示鼻咽腔內大片致密陰影時,醫生要格外慎重,必須加上別的診斷才能下判斷。

  MRI掃描:此檢查法具高度軟組織的分辨力,和多維成像的優點,因此軸位和冠狀面能清晰地顯示鼻咽軟組織的結構,和對周圍組織有沒有被侵犯和破壞的情況;不過對小骨質結構的破壞不如CT敏感。此外,MRI具有對良好組織分辨的能力,又能區分CT不能顯示的咽後外側淋巴結,還是病灶蔓延。因為MRI能顯示咽後外側淋巴結的情況。其最大優點在於既能檢查不能觸到的深在淋巴結,又能鑑別放療後的纖維化,或淋巴結轉移,這是別的檢查法所難做到的。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