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參加完「香港基督教福音事工會議」,筆者甚欣賞主題:「新思維、新策略、勇傳福音」,惜大會內容場景遼闊,教導單向,未能營造深入交流研討的契機。
踏進二十一世紀,將是變革的年代,科技發展扭轉整個地球面貌;本港的教育(教會亦是)怎樣置身事外而不作出相應變革?問題不在於求變或拒變,而是變革的落實。
任何的變革必然挑戰既得利益者,逼使部分人士抗拒改革。近看「雍正皇朝」劇集,其中雍正新政的推行,同樣遇上不少阻力。董特首是否有雍正一般的改革決心,針對百孔千瘡的教育制度作出全盤徹底的變革,抑或仍舊「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補貼式變貌?還記得不久前教育署急於推行資訊科技教育,間間學校配置電腦設備,誰不知有部分學校卻沒有空間放置這些硬件?更基本的,中文教育軟件的開發未曾追上現今的需求;而網上資訊的形勢依然以英語佔優(與母語教學相反)?從「目標為本的教學」、「校本管理」、「教育目標」以及將會有的「課程內容」等諮詢討論,筆者存疑的不是變革背後的動機,而是推行變革的步伐。
近期特區政府的連番改革,無論房屋、社會福利、醫療服務與公務員架構等,表明它不再是進退失據的軟弱政權,乃是有所作為的強勢領導。然而,特區政府急於求變的作風,誤以為「朕即天下」,一旨令下,有誰不服?正因部分殖民地官僚慣於持著權力壓人,不曾虛心聆聽民間與學者意見,一意推行,原是好事的變革卻在官僚管理思維中成了壞事!
未知羅范椒芬是否推行雍正新政的李衛,以外行人領導內行人,引進新思維,從而帶來整體的教育改革?筆者認為改革始於署方坐冷氣房的官員,調配他們往校內任職是正確的;惟有他(她)們肯轉換腦袋(新酒裝入新皮袋),廣開空間(向辦學團體提供多元選擇,非間間一式一樣),選賢試辦(待試用成功,才正式全面推行),香港教育的前景是有望的!
胡志偉(宣道會元基堂主任牧師)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商數啟示】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