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只爭朝夕


1841 期(1999 年 12 月 5 日)
◎ 如情未了 ◎ 李碧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重新投入學校工作,雖然崗位換了是在圖書館,但卻仍看到不少香港教育面對的問題。

  主要是太多太密的變革。從小學全日制、母語教學、校本課程、優質教育、資訊科技教學、到最近高唱入雲的「大直路」教育改革,一浪接一浪,令前線教育工作者實在喘不過氣。許多老師只能埋首於應付日常繁瑣工作,根本沒有時間去消化去理解各種改革的真義,更遑論思考改革帶來的影響。

  於是,一副又一副疲倦欲死,卻又焦慮莫名的臉容在校園裡飄來蕩去,他們中有許多都是很有責任感的好老師,他們都愛學生,只是,你問他香港教育該往何處去,他們已無力回答。

  勇於改革是好事,五十年不變根本是不科學的,當人家都在努力向前,不變意味著落後的保守。只是,有必要急變嗎?教育是百年大業,何必只爭朝夕?

  譬如說,母語教學絕對是好事。但在家長與學校都未準備好就急急以行政手段強制施行,結果反對之聲四起。想當年,英政府何曾強迫學校轉為英中?但念英中易入大學,易當高官,實施十餘年後,連老牌中中名女校也不得不轉為英中。母語教學若以同樣方法推行,不費一兵一卒,便能成功。

  又如資訊科技,在廿一世紀來臨前,不論三歲小兒或八十耆老,都約略知道其勢不可擋。只是,給學校一大堆電腦,讓它們靜靜地躺在電腦室就等於資訊科技教育了麼?

  所以,前線工作者的意見最重要。沒有老師們的覺醒和支持,一切改革便是徒然。當局應該諒解他們的困難,聆聽他們的心聲,給他們空間和時間去消化種種變革,才能喚起他們教育改革的熱情。

  有了熱情,才會積極投入;肯積極投入,改革才可望成功,百年之後才可望樹人。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商數啟示】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