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1 期(2025 年 10 月 19 日)
◎ 特稿 ◎ 本報記者:鄧展熹
十六歲生日當天,吳青蕊(下稱:蕊蕊)戰戰兢兢地接過醫療報告,手忍不住微微發抖,屏息靜氣地等待醫生「判刑」,雖然已有心理準備,但仍盼有奇蹟出現。「報告顯示你體內癌指數很高,要盡快切除腫瘤化驗及接受化療。」—幻想破滅,醫生的話令她們一家跌進谷底,蕊蕊自此要與癌魔搏鬥,這肯定是她一生中最難忘的生日,一句「生日快樂」的祝福,似乎也難宣之於口。
▲朋友們紛紛送上祝福卡和禮物,鼓勵蕊蕊勇敢面對病情。
▲蕊蕊(中)上月與父母回校分享生命故事,班主任吳詠欣老師(左)及李澤康校長(右)陪伴在側。
十六歲,碧玉年華,既有家庭、學校的護蔭,又將投入大學新生活,本應對未來充滿憧憬。但蕊蕊卻躺在冷冰冰的病床,忍着痛楚,一點一滴的注入化療藥物,徬徨不安的心情,隨着藥物流湍於身體每個角落。望着病房天花的白燈,不知度過了多少個無眠夜晚,淚水沾濕了臉龐,一會又成了乾涸的淚痕,不禁問上帝:「為何會發生在我身上?」
蕊蕊是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真道書院IB(國際文憑試)學生,得悉病情之際,正好是備戰公開試那年的暑假。一向成績優異,又是體壇健將的她,在旁人眼中充滿活力,怎想到癌症竟會悄然來襲,尤其證實是惡性腫瘤時,早已在眼眶打滾的淚水瞬間伴隨內心的恐懼湧出。
慶幸及早發現,只要切除腫瘤及接受化療便能控制病情,不過因化療引致的身體不適,卻令人難以承受。療程第一階段,需要一連5天注射化療藥物,當時她身體無比虛弱,氣若游絲,躺卧病塌,連說話也氣喘連連。最難受的還是大量掉髮,對一個年輕女孩而言,可說身心受創。
治療期間,蕊蕊的同學沒有忘記身在醫院的好友,祝福卡和禮物幾乎堆滿整個病房,又特意前往醫院和家中探望她。至於父母雖然憂心忡忡,但仍挺起精神分工合作,父親負責搜尋醫學和治療資訊,鼓勵女兒克服頑疾;母親則日夜在醫院陪伴左右,與女兒同哭同笑。為了鼓勵她積極面對疾病,家人更讓蕊蕊自選願望,承諾待她康復後一起實現,這些都成了她支持下去的動力。
身體不適早晚會過去,然而,她心中有一重擔始終難以釋懷:「我想和同學們一起畢業。」國際文憑試課程緊密,需上報評級機構的論文繁多,蕊蕊因患病和術後治療,已失去了5個月備戰公開試的寶貴時間,若要與同班同學一起畢業,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癌症治療後,蕊蕊奮力追趕學業進度,終於如願以償,與同學們一起穿上畢業袍合照。
▲中學生涯最後一個運動會,蕊蕊康復後戴上頭巾出賽,更勇奪獎牌。
本來,校方已準備好所有醫生證明及文件,只要蕊蕊同意,便可延遲一年畢業,不但有足夠時間溫習,對未病癒的她來說,亦是相對輕鬆的選擇。怎料她搖搖頭,斬釘截鐵地說:「不,我要和同學們一起畢業,我要和他們一起去Grad-Din(畢業晚宴)。」這不是孩子話,事實上同學們在真道書院度過11年寒暑,早已建立了深厚情誼,加上一起備戰公開試,更是肩並肩的戰友,自然希望在畢業里程碑上看見大家的身影。
就這樣,蕊蕊咬緊牙關,開始了兼顧病患與學業之路。一方面把握身體開始康復之時,撐起疲憊的身軀,在家中自學及完成不同科目論文;另一方面,老師們在課堂外花時間為她補課,甚至為她特意開放實驗室,讓她一人完成各類型實驗及習作,盡力追回失去的光陰和學習進度。
還記得康復後,蕊蕊踏進學校大門一刻,熟悉的校園環境再次映入眼簾,感覺卻仿如隔世。她笑着說:「當時我在禮堂列隊參加早會,有同學突然瞥見我在後方,忍不住失聲尖叫,跑過來擁着我說『好掛住你呀!』。」憶起當時畫面,蕊蕊心裏仍是甜滋滋的,從她臉上幸福的笑容,足見同學們真摯又深厚的情誼。
昔日,被化療藥物弄得死去活來的蕊蕊,大抵無法想像重返校園的光景,更不敢相信自己能在短時間內,再次於運動場馳騁。中學生涯最後一個運動會,蕊蕊剛好趕得及康復參賽,其中一個項目是班際接力賽跑。戴上頭巾、一臉英氣的她,與往日一樣昂首站在賽場上,唯一不同的是,堅毅精神和鬥志卻前所未有般旺盛。當眾人以為她只是志在參與,只見她手持接力棒,風馳電掣的直向終點狂奔,這畫面再次感動所有人。踏上頒獎臺,接過獎牌一刻,看臺上的師生們歡呼聲雷動,因為這不單是比賽獎勵,更是蕊蕊浴火重生,憑着堅毅鬥志戰勝癌魔的鐵證。
至於學業上,幾經艱辛終於遞交了最後一份習作和完成IB筆試,成功趕得及追上本年度IB畢業的火車,與戰友們一起穿上畢業袍,為11年真道書院的生涯畫上圓滿句號,也達成了一直渴求的心願。最令蕊蕊喜出望外的,還是收到成績通知的一刻,竟考獲42分(滿分為45分)的絕佳成績,未來計畫前往外國修讀獸醫課程。
上月,她以應屆IB畢業生的身分,返回母校早會分享這段生命故事。昔日她不明白為何上帝會讓她罹患頑疾,今天站在臺上分享的她,似乎從經歷中窺探到答案,「遇到困難時很容易對上帝失去信心和埋怨,但這些經歷某程度上可能對自己有益⋯⋯例如這是一個很好的成長機會,建立到適應力和生命的韌性,對將來十分有用。」她又堅信上帝大能的手會幫助,她才決定不延遲畢業,過程中許多人給她支持和協助,就如上帝差派天使加能賜力,令她克服重重難關。
「我們處處受困,卻不被捆住;內心困擾,卻沒有絕望;遭受迫害,卻不被撇棄;擊倒在地,卻不致滅亡。」(林後四8-9,和修本)從患病到康復、從絕望到盼望,這段經文不但是她患病時的鼓勵,更成為其座右銘,日後縱遇上挫折,也不忘這一段生命故事,憑着對上帝的信心支取力量。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