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退休與離婚


第3191 期(2025 年 10 月 19 日)

◎ 生活迴響 ◎ 龔立人

分享:

  對於那些共同生活了大半生的夫妻,我們總以為他們會「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然而,現實卻不是如此。我認識了一些老夫老妻,最後選擇在晚年離婚。或許,很多人會為他們感到惋惜,但他們又如何看這事呢?

  我不否認,有些離婚確實是因為第三者的介入,而遭拋棄的一方自然會感到受傷。然而,離婚只是事件的表層,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這段婚姻關係本身是怎樣的?第三者的出現,未必如我們所想,是某一方的錯。相反地,可能是由一段早已岌岌可危的婚姻關係所「製造」出來的。這並不是為任何人辯護,而是提醒我們:問題往往比表面看來更複雜。事實上,年紀漸長本身也可能成為離婚的重要原因。有些人會說:「我已經走到人生的尾段,為甚麼不能真誠地對待自己?」這句話反映出他們過去的婚姻生活並不容易。礙於孩子年幼、工作壓力、社會形象等因素,他們只好勉強維持、假裝過活。當然,離婚不一定代表真正活出自我。我們也可以鼓勵他們學習溝通、重新認識彼此。然而,有些人卻說:「剩下的時間不多了,我寧願把它用在我認為有意義的事情上。」

  有些長者選擇離婚,並不是因為有第三者,而是因為多年來的婚姻生活並不快樂。他們不希望餘生繼續在不自在的關係中度過,因此,離婚成了一種覺醒,也是一個找回自我的決定。

  長者選擇離婚,除了情感上的掙扎,還需面對多方面的現實問題:

  一、若有子女,他們可能成為阻力,也可能表達理解。一位已四十五歲的兒子曾對有意離婚的母親說:「不要擔心我,我已是大人了。我們已各有自己生活,而最重要是你要活得輕鬆。」

  二、與配偶溝通。無論離婚的理由是甚麼,被提出離婚的一方往往是最沒有心理準備的。即使他知道彼此關係早已出現問題,但從未真正考慮過離婚。如何讓對方有心理準備?如何接受一個自己不願接受的事實?這些都需要時間與耐性。我只問:如何將傷害減到最低,才是最重要的。

  三、許多人會說:「年紀這麼大了,還離甚麼婚?捱埋去吧。」這些話語可能出於好意,但卻無形中加重了當事人的心理壓力,使他們更難坦然面對自己的選擇。

  四、如何公平處理家財,是另一個不可忽視的考慮。又如何過新生活又是另一考驗。

  離婚固然是悲劇,但若婚姻本身對某些人而言已是悲劇,那麼離婚就不一定是悲劇了。教會預備好牧養這些退休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