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生聯禱日
 再覓上帝醫治


3087 期(2023 年 10 月 22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香港神學生聯禱會已於10月14日,假旺角浸信會舉辦神學生聯禱日,為全港神學院的需要代禱。香港神學院神學及歷史科副教授趙崇明博士以「負傷的牧者——再覓上帝在這地的醫治」為題,指人在網絡空間難以接觸內在的自己,以致難以經歷上帝的醫治,提醒一眾神學生要進行靜觀的屬靈操練,同時以禱告求上帝加力。

  網絡空間第一個特質是快速,事事講求快捷,看事物變得走馬看花;第二個特質是分心,許多事物湧現令人無空間靜思,加上一心幾用,難以專注;第三個特質是數碼式脫離軀體(Digital Disembodiment),他闡釋:「耶穌道成肉身成為人,今日我們卻嚮往要脫離肉身,活在虛擬真實的網絡世界。」

  因此,他建議嘗試靜觀的屬靈操練,包括以耐性及等候應對世界急促的節奏、學習專注應對分心,以及進行身體靈修學,從察覺肉體的感受,再觸碰心靈。他以身體掃描練習為例,帶領同學注意呼吸節奏,閉上眼睛專心感受身體每一個部位,目的在於練習專注,感受身與心的連結。「我們要正視默觀、察覺情緒……當專注力足夠強大時,便能深深接觸事物並發現其本質……這或許也是療傷重要的過程。」

  

勇敢面對創傷 悲觀中存盼望

  過去數年,香港人經歷集體創傷,無力感、失望、怨忿等情緒逐漸浮現,他認為必須直接面對情緒及承認軟弱。他引述畢德生的說話:「我們的憎恨需要禱告出來,而非壓抑。憎恨是我們與『惡事』靈性在情緒上的連結……」他解釋,被仇恨充斥而不禱告,很容易變成以暴易暴、以眼還眼。「我們是要指出別人的過錯,痛斥不義與邪惡,但不應諉過他人,要自我反省,省察自己有否犯錯或造成災禍患難的共犯。」

  他遂提到近年港人面對疫症、移民潮和政治社會巨變,均造成不少創傷。惟他提醒,在十字架上承擔罪的耶穌基督,呼召人在困苦中與祂一起共患難,於是差神學生成為負傷的牧者,與受苦的人休戚與共。

  面對前面難行的路,他提醒要祈求上帝塑造人成為和平之子,因人活在不和平的暴力世界,必須警惕自己,學習不讓世界改變自己,雖然看似被動,但或許不知不覺間世界便有所改變。另外是祈求上帝賜予人具備為真理作見證的勇氣,他以但以理及其三友的見證為例,指出他們寧願被扔進火窯也不拜金像、但以理寧願被扔進獅子坑也堅持禱告,可見他們有自己的底線,只效忠上帝。最後是祈求上帝幫助人在悲觀現實中常存盼望,他強調基督徒可以悲觀,但沒有絕望的權利,因為要常存盼望。「在最悲觀時,上帝就要操練我們學習何為盼望。」


【要聞】

【教會之聲】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宣教藝術】

【心靈絮語】

【意象傳真】

【教會及機構短訊】

【牧心世情】

【生活迴響】

【窮遊世界學無窮】

【第29屆培靈𡚒興大會禱文】

【讀者投稿】

【追蹤語言羣族教會】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