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者指出生命豐富受五個元素影響。第一,正面情緒。例如:心存感恩、對未來充滿希望等有助建立正面情緒。第二,投入或委身。我們可以從投入興趣或工作中發揮我們的技能、知識,甚至在專注中感受價值。第三,關係。這可以是家庭關係、同事關係,甚至與動物關係。在關係中,人經驗其所屬和其中的責任。第四,意義。除了個人價值觀外,人對他者的付出也是他認識他的意義。第五,成就。成功感讓人建立自信,從而認識自己身分。生命教育在這五方面可以有何角色?又這五方面如何協助生命教育定位?
第二個理解生命豐富是優質生命進路。簡單來說,生命豐富牽涉三方面。第一,人的基本需要,包括自由、身分、參與、安全、靈性、娛樂。第二,人的主觀期望,例如:旅行、有伴侶等。第三,人的能力實現他的期望。就着人的基本需要,這是社會有責任滿足人的基本需要。至於人的主觀期望,人要有勇氣期望、恰當期望或調校期望,以致人可以實現而經驗滿足感,而不是鬱鬱不得志。那麼,生命教育可以在客觀和主觀有何角色?
回答以上問題前,我們要先澄清生命教育的責任。第一,活出生命的豐富不是生命教育獨有責任,這是教育的責任。因此,生命教育不要看自己過於當看,也不要將教育責任推在生命教育身上。第二,以學科理解生命教育的,可以在知識、經驗、態度和技能這四方面想想它可以有的角色。例如:知識方面包括生死教育、性教育、靈性教育、生態教育、人生計畫等。經驗方面包括情感教育、多元經驗、深入經驗、經驗學習等。態度方面包括品格教育、價值教育、良知化等。技能方面包括溝通理性、對話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生命教育要按其處境作出選擇和調整。
然而,生命豐富不只關乎擁有,更是一種悔改經驗。沒有悔改經常就不會有空間承載新經驗。其中智性悔改讓人從無知和偏見釋放出來;宗教悔改讓人順服於終極關懷,並成為一個有愛的主體;道德悔改從只滿足自我轉向價值取向,並願意聆聽和接受批評。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文林】
【釋經講道】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咀嚼聖經】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