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香港人與教會接班危機


2938 期(2020 年 12 月 13 日)
◎ 教會之聲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近年多了人談社會撕裂,因不同政見帶來社羣中的矛盾對立,各不相容。其實香港教會內部的分歧以至對立,原因不純是因為政見或意識型態,而是反映了整個社會的世代鴻溝。呂大樂教授曾著有《四代香港人》(2007)一書,闡述香港社會現存有四代香港人,而因着他們的成長及生活背景、社會經歷、文化學養,以至性格及處世態度的㢠異,帶出了許多對立。

  四代香港人包括了:(一)二戰前出生的第一代,現時已年屆七、八十甚至以上,多在國內出生,經過戰亂,吃過鹹苦,多視勤儉節約為美德。(二)戰後嬰兒潮的第二代,在戰後至五十年代出生,多在公屋長大,童年時多少捱過苦,透過自身努力向上攀爬,又適逢經濟發展搭上「順風車」,取得各樣成就。(三)一九六六至一九七五年出生的第三代,成長時社會環境已大幅改善,未經歷過任何禍患洗禮,而隨着教育的普及,多已晋升精英階層,但因對上仍有戰後嬰兒潮一代,他們或會感覺懷才不遇。(四)一九七六至一九九一年出生的第四代,呂大樂說因着社會瓶頸效應,這一代最容易感到窒息和缺乏發展空間,再加上他們就業時適逢香港主權回歸,遂對前景感到困惑以至有挫敗感。

  其實香港社會還有第五代,就是接近九七年回歸以至千禧年後出生的一代,有社會學家說他們是最典型的Me Generation,也是看手機和網絡的新一代,對傳統充滿質疑,對現狀也最不滿。

  教會是大社會的縮影,當香港社會有這五代人,香港教會很自然也有這五個世代的信徒。從簡化的保守/前衞角度,第一、二代肯定被視為「保守」(除了政治取態,也包括對理財、物業買賣、擴堂植堂購堂建堂等的態度);第四、五代多被看為「前衞」(第五代幾乎被視為「激進」),他們有較明顯的反權威傾向,在宗教生活上也傾向個人自由主義。 但最值得注意的,是今天香港教會「掌權」的多是第三代香港人,他們平均年齡是五十左右,在意識型態和社經位置上乃介乎「保守」與 「前衞」之間,神學取態上亦如是,但他們正面對空前嚴峻及完全沒有先例可援的社會及政治衝擊,其處境可謂岌岌可危。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香港教會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經歷第一次「接班」,由西教士或西差會順利交接到本土華人牧者,過程順利而平穩。但可見將來的接班,是由戰後嬰兒潮一代的牧者和長執,傳到出生於七十以至八十年代的中青一代,而適逢整個交替的環境是史無前例的充滿震盪和挑戰 (包括經濟收縮、奉獻減少、政治變動、移民日增、新生世代的種種訴求、以至左翼平權思潮的衝擊等等),惟廁身於此夾縫卻又無可選擇,只有迎難而上,勇於承擔,相信上帝的恩典夠用,知道教會乃建基於基督磐石上,世間威權永遠大不過神的信實。

  吳思源(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出版部顧問)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天角一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教學抗逆】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