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打素開拓之路


2889 期(2020 年 1 月 5 日)
◎ 香港基督教醫療發展口述歷史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陳崇一醫生有一張亮麗的履歷,自八十年代起先後擔任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1987-2004)(下稱那打素醫院)、香港浸信會醫院(2008-2015)和播道醫院(2015-2018)的行政總監,並曾擔任醫院管理局服務規劃總經理(2004-2008),有着差不多三十年的基督教公私營醫院管理經驗,特別在任職那打素醫院的十七年中,先帶領八百員工於一九九三年從般咸道東渡柴灣,四年後再北移,落戶大埔新院。當時年僅三十四歲的陳崇一,被時任董事局主席楊寶坤形容「要像摩西帶領大家走出埃及,經過曠野到達應許之地」。 1

  

  

  百週年揭開新頁

  那打素醫院創辦於一八八七年,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西醫院,由倫敦傳道會與何啟合力興建,最早稱為雅麗氏利濟醫院,百年間歷經多次重建、合併,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已變得殘破,政府表明不會重建或修葺現址,醫院的執行委員會一致議決要興建一間新的醫院。

  一九八七年那打素醫院成立一百週年,亦是陳崇一剛到任當院長時,他憶起當時在大會堂音樂廳的一個慶祝活動中,「主席譚尚渭教授上台宣布,我們跟政府商量好,我們會搬去大埔」。

  

  八百壯士助辦東區醫院

  就在陳崇一忙於規畫新院工作時,一九九一年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正式運作,那打素醫院撥歸其轄下管理。陳崇一說當時位於柴灣的東區醫院快要落成,醫管局為要省錢和加快開院步伐,便提出那打素醫院「先搬去東區,大埔仍然由你們去計畫」,因為那打素醫院有八百多名員工,「一下子都搬去的話,開辦東區醫院的速度便可以加快許多。」

  一九九三年陳崇一與董事局協助開辦東區醫院,並爭取要保留那打素的名字,讓那打素的文化得以繼續保留承傳,最後醫院正式命名「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一九九七年陳崇一再帶着約一百名員工到大埔建立全新的那打素醫院。

  

  從聯合醫院說起

  陳崇一來自基督教家庭,中學唸皇仁書院,讀醫「是父親的期望」,家中已有一姐是醫生,「我外公是浙江溫州的醫生,也是院長」。一九七五年大三那年住在港大聖約翰宿舍時,認識高他兩班的師兄陳啟明,並跟隨他參與基督教聯合醫院的義務工作,影響後來選擇要走的路;而陳啟明最終成為中大醫學院的骨科教授。

  一九七三年落成的聯合醫院位於觀塘,由基督教協進會開辦,創院院長巴治安醫生(Dr. Edward Paterson)上任前是那打素醫院的院長,他從那打素抽調六十四人到聯合醫院開天闢地,並曾一度兼顧兩間醫院的院長位置,兩座醫院被形容為姊妹醫院。

  「當時巴治安醫生有一個想法,就是無牆醫院(hospital without wall),意思是我們醫院其實是開放的」,讓醫護人員進入社區,「去作預防、教育、預早診治的工作」,並在醫學院中找來一些醫科生參與相關的「觀塘社區健康發展計地」,推廣這理念。

  

  宣教士披荊斬棘

  一九七九年陳崇一加入聯合醫院,跟隨內科的顧問郭宏信醫生(Dr. Russell Clark)習醫,郭宏信醫生也是宣教士,做事很勤力,很盡責。「我們有時很害怕跟他去巡房,因為到晚上七、八點都不知道能不能下班。」

  由於聯合醫院沒甚麼資源,很多時不夠錢買最好的藥物或器材,郭宏信醫生就會「土法煉鋼」,千方百計用自己的方法去做。陳崇一記得當年要為腎衰竭的病人洗肚時,需要將喉管插進腹腔,再輾轉將毒素抽走,郭宏信就發明連病人也懂得用的喉管接駁方法,最後更登上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 稱為「Hong Kong Connection」。

  一九八五年巴治安醫生到了退休年齡,想找陳崇一接替他在那打素醫院院長一職。但陳崇一卻認為自己不行,「因為我沒有修讀過行政,除非醫院資助我去進修」,最後醫院同意了,陳崇一遂於一九八六年加入那打素醫院,同年去了澳洲進修,翌年回來接棒。

  

  新院設計以病人為中心

  當接手整個大埔新院工程時,陳崇一認為醫院並非只是「提供一張床給他們的病人睡覺,有醫生提供藥物給他們服用,服用完就走」而已;他相信醫院提供的環境和整體氣氛,有助病人的痊癒,所以大膽嘗試透過「建築心理學來配合醫院的設計」,加入很多自然採光、綠色的元素,於是就有了「當你去門診的時候,那裏有兩層高的玻璃窗」,希望「當人們坐在那裏等候醫生的時候,看見外面就會很舒服」。

  醫院四周有很多雕塑,「因為我們覺得藝術能夠 inspire (啟發)人們,很能夠 uplift (鼓舞)人們,能令人心情輕鬆一點,不會那麼灰」;大堂內還有不少畫作和攝影作品。這些不一樣(不似醫院)的設計,曾令不少來應徵工作的人士,總是走錯路去了旁邊有着傳統建築白茫茫一片的大埔醫院。

  陳崇一和團隊更在設計急症室時,留有一間房間,那裏「有洗手盆,紙巾提供」,讓那些送來醫院時已去世的病人的家屬有私人空間,可以「在裏面哭」,因突然來到的死亡,「令人悲傷哀痛,不能接受」。

  這些硬件背後設計的理念從病人出發,其實有着那打素「矜憫為懷」的底蘊,就是源於基督的愛去關顧病人,那打素一直強調這種關懷照顧,並不只是醫治肉體上的創傷,而是全人醫治。

  

  身心社靈全人醫治

  「全人醫治的本意是對病人有一個整全的理解和認識」,陳崇一說「人不僅有一個軀殼」,而是包含「身、心、社、靈」四方面,身體、心理、社交和心靈互為影響人的健康,就如他當年在聯合醫院急症室工作時,有年輕人𠝹手後送來醫治,如果以為「已經止血的話就可以出院」作了結,或許兩星期後他會再回來,只是變了𠝹另一邊手腕;他相信年輕人有的不是「膚淺」的傷口,而是在內心、心理、「心靈深處」的傷口。醫生如何處理,視乎他怎樣去看人的整全性。

  為要讓病人得到全人醫治和全面照顧,陳崇一認為首先要讓自己的員工有這個體會,因為關顧服務要由關顧者提供,「醫治並不是靠一粒藥和一把手術刀,亦不是機械過程」,而是靠醫院員工這羣照顧者,「如果連員工也不知如何為全人照顧,怎能叫他們對病人作全人醫治?」

  所以作為管理層,陳崇一希望先要讓員工覺得自己被整全地關心,有院牧為他祈禱或傾談,讓他們知道醫院的文化「不是所謂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整個人來關心你」;醫院又在長沙、長洲和黃金海岸設有渡假屋,讓員工去休息;並設有家庭日,讓員工帶着家人、孩子來醫院了解實際的工作,用溫馨的方法讓他們感到整體(包括家人)被關心。

  

  今天教會的使命

  陳崇一說耶穌基督的救贖包括照顧病人,歷代教會看到社會的需要亦屢創先河,提供不同的醫療服務,而隨着政府在基層醫療的發展,他相信教會或許可以在某些服務上做得更多,如臨終關懷;又或是幫助一些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孩子,為他們提供更多支援,給予更多的關愛。

  

  1 那打素125周年紀念特刊《歲月神恩》p.82

  陳崇一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前行政總監
訪談日期︰2019年3月29日
訪談學生︰鄭曉婷、楊志權 / 香港浸會大學
郭銘儒、黎俊延、李世聰 / 英華書院

  整理及撰寫︰馬少萍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雲彩見證】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香港基督教醫療發展口述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