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院牧事工的特色


2849 期(2019 年 3 月 31 日)
◎ E療行傳 ◎ 余偉剛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醫療宣教的發展–自一八四三年六月一日倫敦傳道會(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於香港開設的「慈善治療的醫院」(Benevolent Healing Hospital),正式拉開醫療宣教的序幕(參本報第2838期) 。經過初期種種困難,「雅麗氏利濟醫院」終於一八八七年成立。及後與「那打素醫院」及「何妙齡醫院」在一九五四年合併為「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下稱那打素醫院)。醫院藉醫療事工作為福音佈道的平台,服務基層市民。在面對不斷改變的香港社會醫療環境中,「那打素醫院」於一九七三年協助籌建位於觀塘的「基督教聯合醫院」。「那打素醫院」其後於一九九三年由港島西半山區遷往東區,協助開辦「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參本報第 2840 期)。一九九七年「那打素醫院」在大埔成立新院,延續醫療宣教的異象。在這一百多年的醫療宣教發展中,其他基督教醫院也相繼成立。「靈實醫院」於一九五五年由一羣海外宣教士創立,而「浸會醫院」於一九六三年發展成為一間正規醫院。中國基督教播道會與美國基督教播道會攜手於一九六五年成立「播道醫院」。這是教會藉醫療服務接觸社會的有力途徑。院牧服務是醫院特設的服務,幫助病人在治療的過程中對人生的意義及信仰產生認識及反思。

  醫療服務轉變–香港社會公共醫療服務也因應社會結構的新發展及需求而產生很大的改變。自一九九一年十二月起,醫院管理局(Hospital Authority)(下稱醫管局)負責管理全港公立醫院及相關的醫療服務,並透過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向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負責。現時醫管局管轄四十三間公立醫院和醫療機構、四十九間專科門診及七十三間普通科門診,在全港分劃成七個醫院聯網。到二零一八年,醫管局合共提供約二萬八千張病床,住院/日間病人出院人次約一百八十二萬 (參醫管局網站)。公立醫院提供全科醫療服務,但在面對病人心靈上的需要時,多數是和周邊的教會和慈善團體合作,提供一些探訪關懷活動,但對一些沒有接觸教會的病人,就可能有所忽略。

  院牧事工常規化–直到一九八七年,院牧服務在香港的公立醫院裏如雨後春筍般設立。「香港醫院院牧事工聯會」於一九八九年十月成立,為香港院牧服務帶進一個新時代。

  轉眼三十五載中,見證醫療宣教是不斷專業化及由宣教士轉移到本地的教會中。

  在另一方面,還有天主教及其他香港私營醫院,但筆者在這方面所查考的資料有限,但也相信其院牧服務也逐步在大氣候中蛻變成長。其實在醫管局二萬八千張病床中,公營基督教醫院只佔一個小數目,現今香港院牧事工的特色是以地區教會支持的公立醫院院牧服務為主流。由此可見院牧事工必須得到地區教會以宣教之心、在經濟及義工服務的全力支持。地區教會藉着參與院牧事工委員會支援一羣有負擔及受過臨床牧關訓練(Clinical Pastoral Education, CPE)的院牧團隊,以合理的人力比例 (1院牧對200-250病床) 成為教會特派的代表在醫院前線工作,提供到位的牧關及福音工作。教會也須在病人出院後的信仰建立,或在過世病人的安息禮與院牧團隊配合,落實全人的關懷及承傳百多年前醫療宣教士的心志。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淨山清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閱讀馬拉松】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