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教會牧養
 挽回流失信徒


2849 期(2019 年 3 月 31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伯特利神學院柏祺城市轉化中心早前進行問卷調查,主要探討三種信徒(恆常返教會者、不穩定返教會者、離堂會者)的信仰成熟度、信仰表達方式、「留堂會」或「離堂會」原因。該中心已於三月十九日,假City Lab主辦「留堂會、離堂會」調查結果發佈及座談會,除了分享調查結果外,亦分析信徒離開堂會的原因及牧養策略。

  伯特利神學院城市事工教授陳敏斯博士分享調查結果,指不穩定返教會、離開堂會者仍有一定的信仰成熟度,並主要透過祈禱、默想、花時間在大自然反思作為表達信仰的方式。研究亦發現,問卷參加者離開教會主要是因為「教會的一些做法叫我失望」,也有不少人表示,自己是因不喜歡教會的文化或制度而離開教會。然而,大部分不穩定返教會及離堂者均認為,參與教會聚會可讓他們更親近上帝、在困難或憂傷中得到安慰,以及講道對他們有幫助等。她強調,離堂會組別中逾四成人表示會考慮重返教會聚會,大部分則立場不確定,僅有極少數(5%)表示將來不會再考慮重返教會聚會,可見牧養離開的信徒羣體仍存盼望。

  展示真誠 挑戰信徒委身基督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胡志偉牧師指,「離堂會」信徒曾熱心返教會,但因種種理由而離開,但強調他們絕不是出現屬靈問題、拒絕事奉或軟弱的基督徒。他建議減少青成信徒出走堂會的方法,第一是教會未來牧養首要展示真誠,正如Howard Snyder於其著作《 The Problem of Wineskins》 指出,未來教會需要有健全的聖經與真實的經歷,教會應是展示真實人性的羣體,不應過度事工化。他又指:「很多教會已經失去了『真』,這就是今日最大問題,於是我們可能只將福音低貶成市場上售賣的產品或貨物。」他坦言,當教會未能真誠活出福音,信徒又厭倦了教會舉辦的活動,自然會離開教會。他補充,真誠的信仰羣體要歡迎信徒提出疑問,並謙卑承認不一定有標準答案,但卻樂意開放討論,與信徒一起探索。

  第二是提升教會兼容性,反思是否有多元及足夠的「容器」盛載教會內不同羣體,例如提供多種不同風格的崇拜、小組及團契等,學習兼容和尊重差異。他又指,不少教會領袖常出於善意,為會眾預備好課程和聚會,然而過度的控制卻會破壞彼此信任關係。第三,他認為教牧要勇於挑戰信徒委身基督,不應為了遷就他們而降低信仰要求,甚至投其所好,安排各種消費式聚會等;反之應鼓勵他們透過事工參與教會生活,發揮熱誠和才能。

  重建崇拜 了解信徒出走原因

  建道神學院神學系助理教授陳韋安博士去年創辦牧養離堂會者的教會「流堂」,他坦言教會成立初期,同樣面對人數及奉獻不穩的問題,現時已聚集數百會友,主要以青成羣體為主。他分析,許多離開堂會者是已返教會多年,但因在教會內未能實踐信仰,故希望轉換地方,追求更好的屬靈生命;亦有部分人因人際關係欠佳,又或與信徒和牧者間有嫌隙,結果帶着傷痛和怨恨離開。惟他強調,縱然各人有不同原因離開教會,「但他們並非不正常,他們都是基督徒,願意追求信仰。」

  他認為,教牧首先要了解信徒為何離開堂會,直言很多時問題未必在牧者身上,而是教會結構性問題,建議可在教會安排一個空間,以新模式牧養他們。另外,教會應重新思考牧養關係,他坦言牧者日常事務繁重,未必能逐一關心信徒,建議重新定義牧者角色和職務,讓他們有空間關心更多信徒。最後是重建崇拜,他指關鍵在於讓信徒真正享受崇拜,以致能從中經歷到上帝,認為可透過資源調配方式,簡化人手和不必要的程序,令會眾更能投入崇拜。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淨山清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閱讀馬拉松】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