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遇到一位畢業了多年的神學生,閒談起來,她分享了對學院及筆者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自筆者到任後,學院的洗手間便開始提供厠紙。看似小事一樁,卻提醒了筆者事奉的心態:要作甚麼來平衡學院的收支。一般概念是開源節流,開源要靠教會及肢體的奉獻,而節流則院方可有較大的主動。
筆者的理念是縱要節流,亦不能犧牲員工及學生的需要。員工(服務提供)及學生(服務對象)是學院(機構)寶貴的資產,不珍惜時,徒有事奉的心,卻不能達到服事的目標。
建立員工團隊是筆者的優先考慮。員工的待遇是一個實際及基本的課題,因此筆者第一件事便是重整薪酬架構、晉升制度、生活指數調整等等,讓員工可以安心事奉。員工團隊的建立當然還涉及其他的因素,薪酬不過是其中一項,其他措施相繼推出,團隊慢慢建立起來。結果當然是支出增加,而且按年增加,筆者只能努力籌款及倚靠上帝的供應。
學生的需要亦成為筆者重新思考的另一課題。筆者早年從事教育的經驗,是以基督教的信念來培育學生,因此建立了「學生為本」的信念,結果從事神學教育時,亦引用了「學生為本」的信念,稍後更成為學院的核心價值之一。落實此信念的行動便是從學生的需要出發,思考學院除了在教學上,還可在甚麼地方反映及落實,而洗手間提供厠紙就是其中一項,想不到一項小事竟能在學生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結果當然也是支出的增加。
以「學生為本」及「行政措施」看似矛盾,例如設立一些行政措施是否犧牲了學生的方便。其實兩者可以相輔相成,學院需要設立規條,而學生則要明白規條不是單為行政方便,而是為學生好處設立,是實踐學院的異象使命,貫徹學院的核心價值。盼望學院不斷努力,建立以「學生為本」的文化。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廣蔭頤養】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畫出深情】
【誰明宣子心】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