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愛又相爭


2814 期(2018 年 7 月 29 日)
◎ 心靈絮語 ◎ 王芃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衝突的雙方,都覺得自己被誤解和傷害,期待對方及時醒悟改變。然而矛盾卻如一團亂麻一樣,剪不斷、理還亂。愈是各執一端,自信和固執,愈是無助問題的解決。在《相愛又相爭—教會衝突的反思》(許志超、蕭壽華著)這本書中,引用了Dyck和Starke兩位女學者的研究結論,給人警醒和啟發。她們深入調研二十二個教會(由執事會而非主教管理)由合到分的過程,通過嚴謹的調查和研究,將一個教會的分裂過程,歸納為七個步驟:相對和諧期、意見醞釀期、改革期、抗爭期、強烈衝突期、離巢期及餘波。

  其中有一段,是在衝突過程中如何看待禱告的作用和力量。有一種聲音說,「我們一直在禱告,希望她們能夠回心轉意。然而為甚麼這麼難,為甚麼我們的禱告不蒙垂聽?」然而,作者提醒我們,我們所不喜歡的,衝突的另一方,那些頑固的、不可理喻的傢伙,也在禱告。大家愈是禱告,愈是堅信對方是錯的,那麼,是否不需要禱告了呢?

  當然不是放棄禱告,而是在禱告中試着放棄執念,向神敞開:

  1.承認即使有完美的動機,我們的認知仍可能失準;

  2.承認每個人(包括我們自己)的動機並非完美;

  3.懇求力量去克服「自然反應」,以意志和智慧瞭解對方的情況。

  作者總結說:「合神心意的禱告,向來是克服自然反應的武器。」自然反應,容易出口成傷,要常以為戒。此外,自然反應,容易將對方妖魔化,認為自己花了那麼多力氣,還是「正不壓邪」,容易「炸毛(意即:激怒)」,讓緊張關係升級。在「自然反應」這件事上,我們都不能高估自己,要「常以為虧欠」。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行動】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畫出深情】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