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新辦退休規畫課程
 助金齡信徒再上路


2805 期(2018 年 5 月 27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隨着人口老化,信徒退休潮陸續湧現,堂會如何幫助信徒身心社靈作好調適?香港教會更新運動主辦、宣道會純光堂協辦之「金齡信徒再上路」交流會已於五月十七日舉行,教新在會上分享將推出「退休規畫課程」導師培訓計畫,鼓勵學員完成訓練後,回到堂會開設課程,建立同行小組作支援。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胡志偉牧師指出,今日教會金齡信徒為數不少,而且與上一代戰亂時出生的長者很不同,出生於嬰兒潮時期的他們多經歷經濟起飛,在職場亦有豐富經驗與識見,向上流成為中產階層。按照二零一四年香港教會普查,教會五十歲以上信徒佔整體教會信徒人口超過三分之一,他認為每年有約六萬港人退休,面對退休潮來襲,教會要為退休信徒及早作好準備,退休適應是重要課題。

  「退休人士不願升到長者團契,成人團契團員又未退休。」胡牧師道出退休信徒經常處於兩難之間,因此教新將於六月推出第一屆「退休規畫課程」導師培訓計畫,針對五十歲至六十五歲即將或剛退休的信徒,關注信徒的身心社靈,結合聖經教導、信仰反省、心理成長,老年學資訊與實用知識等。教新鼓勵學員完成訓練後,回到堂會開設課程,幫助其他信徒適應退休生活,並藉課程建立支援或同行小組,甚至可成為外展,教會成為平台讓未信者一同學習和發展興趣。

  他補充指,課程除了幫助學員回顧人生,作出退休規畫外,亦讓他們正面理解退休並非「不再工作」,而是生活與工作角色的轉換(repositioning)。他曾見不少退休信徒「全速降落」,難以適應退休生活,他自己則選擇先提前縮短工作時間和薪酬,逐步退位,慢慢適應退休生活。他期望課程透過同行者或朋輩導師,幫助即將退休信徒及早預備,去除顧慮,組成同行小組,一同學習新知,培養興趣,貢獻餘生,令退休生活更精彩。

  退休後管理健康 助信徒創造價值

  會上有兩位信徒分享退休後的生活,許惠卿女士過去曾在醫管局擔任註冊營養師,八年多前開始退休生活,她尤其着重健康管理。她指自三十歲開始,每十年身體功能會跌一成,隨着身體變化,她亦受過白內障、耳鳴、記憶力衰退等問題困擾,因此退休後她開始改善飲食和運動,抗衡衰老。她指,常見的老人問題包括無胃口導致營養不良,肌肉流失和骨質疏鬆而站不穩等,都可透過運動和飲食可改善情況。她除了自訂餐單外,亦會走到公園參加拉筋運動,從而減輕膝蓋、背痛、五十肩等問題。

  中華基督教會馬灣基慧堂執事、教新董事袁海柏先生笑言退休後開始接受乘車會被讓座,身體會出現變化,更是一名長期「食藥者」。他直言:「我對『退休』這詞有所抗拒,現在的生活亦是退而不休。」他指一般人會將「退休」與是否經常性或全職投入有償工作掛鈎,但他認為工作是價值的創造,除了有償工作外,亦可以是無償的消閒、學習、家庭和義務工作,因此退休不應由人的年紀、環境和需要來決定,而應從其生活方式和心態來判斷。

  他分享自己的「退休」生活,除了較過去花更長時間做家務外,他偶爾會到本地和外地的教會機構作無償事奉,亦會結合過去的專業和機會,受薪擔任培訓顧問,以及為領袖、管理層等進行培訓。他閒時會閱讀和參與講座,及到外地參加研討會,保持學習。在消閑方面,他常與老同學聚會,每日保持運動,更笑指最大興趣是旅遊,「過去三年,我去到二十八次旅遊,加起來有七個月不在港。」他直言退休後更感心態是關乎自己放自己在甚麼位置,他見過紀律部隊成員退休後,強烈感到失去過去價值,因此他認為教會應幫助信徒在退休後,繼續創造被需要的價值。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閱讀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