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談到長遠解決廢紙圍城的方法是建立本港的廢紙再造廠,可以透過一條龍方式在本港進行廢紙回收再造。本港重要的民生課題都有相似的安排,例如食水供應,沒錯是靠東江水,然而政府亦保留了海水化淡廠,以備不時之需﹔又例如電力供應,雖然可以購買較便宜的內地電力,但主要仍靠兩所本港的電力公司,以及應急用的聯網。問題是政府是否將廢紙回收再造放在優先處理的項目上,以及運用公共資源來協助處理廢紙問題?
此外,環保團體的取向也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本港大多關心環保的團體及個人,都是以「監察者」的角色定位,換言之,大多是針對政府的措施來提供意見;甚或強烈建議政府如何如何;而較為激進者動輒以組織羣眾運動來表達意見。他們鮮有以「持份者」的角色來定位,即與政府合作來進行重大的環保項目。或者他們常以官商勾結的指控來評論政府的施政,因此自然不想落入自己所批評的情況中。其實他們作了不少的研究,也有不少很好的建議,更有龐大的網絡支援,隨時可以為技術問題及成本效益問題等等帶來解決方案。
最後,是商業運作方面。最理想是有商人拿出十億八億來進行,加上政府在制度上的配合、環保團體的方案藍圖及支援,理論上沒有多大困難。然而政府懼怕官商勾結的指控、環保團體亦不想助人謀利、商人更不會投資沒有可持續發展及沒盈利的項目,故此至今困局仍然沒有突破。所以可行的方案是以政府、環保人士及投資者三方面的持份者,合作來進行以社企方式進行的項目。基督徒的商人正正可以起到牽頭作用,主動組織一所社企,讓市民可以注資,並且得到環保團體技術支援,以及遊說政府在政策上支持,那麼在港建立廢紙再造廠並不是想像中那麼困難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廣蔭頤養】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