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神讓他/她回到祂的身邊


2755 期(2017 年 6 月 11 日)
◎ 傳道故事 ◎ 樊樂軒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作傳道的這段時間,間中會聽到不同教會內有家長慨嘆,自己的兒女都把信仰丟淡了。這些青年人並不一定身處少不更事的年紀,甚至本身在社會上已事業有成,為人甚有責任感,亦善待父母妻兒朋友;就是對信仰吊兒郎當,支吾以對,失卻起初對主的愛心。

  感謝主,我亦曾離開過祂。家長們千萬不用譁然,我絕對同意青年人一直待在主裏,在教會受造就,是神賜予的莫大恩典;但對於我這個基督教家庭裏長大的,從沒試過由「不信」成為「相信」的,或許離開教會的經驗,就是主對我的杖責,目的是要挽回我。

  當年,我以優越的成績升讀中四,對於能選擇心儀的大學及科目充滿信心。可惜,我卻浪費掉主給我的才幹,如龜兔賽跑,浪費了會考班兩年光陰,只顧組樂隊玩音樂、談戀愛,慢慢離開了教會生活。

  記得會考前溫習假期的一個晚上,我刻意很晚才回家,因為那陣子和母親正吵得烈。母親當時仍對我不離不棄,把飯菜盛起存在一處,不論我在外是苦讀還是虛耗光陰,也希望我回家可以得到飽足。可我當時實是狼心狗肺,當着母親眼前,把整鍋飯菜一股腦兒的都倒進垃圾桶裏去。母親一句話也沒說,但我知道那天晚上她是哭了。

  那個暴風時期足足為時四年。其後我因着好友陪伴勸喻,終於回到教會。還記得重回教會那天,是教會的退修營。很久沒回教會的人應該都會明白,回到教會時總有一種尷尬別扭的感覺。幸好當時母會的人很懂得處理,就是待我如同昨天我仍在教會,沒離開過一樣,沒有特別問候,而是往常的問候,當中是有細微的分別的。那天,熟悉的長輩良朋、熟悉的經文信息,那種家的感覺再次吸引我,以後就再沒離開教會過。

  若你問我,得挽回的最大原因是甚麼?我會說是禱告。往後教會長輩舊事重提時,跟我說那四年間我的父母真的過得很辛苦,尤其是母親。然而,她並沒放棄,反而每天禱告,求神讓我回到祂和她的身邊,遠離惡事。

  弟兄姊妹,這條既艱苦又漫長的禱告路程,我不曾經歷過。我只是受惠者,沒資格說甚麼,亦沒法去理解「不住的」禱告背後的那份驚人的辛酸和堅毅。

  然而,我卻是被這份愛震攝了。就像我永沒法理解基督的愛,但祂的痛苦、祂的死亡、祂為我們所做的,卻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裏。

  在我腦海時常記起的,不是母親禱告的模樣,亦不是她跟我吵鬧時猙獰樣子;而是她為我盛起飯菜時的那份專注,她流下眼淚卻仍捉緊的那份盼望。

  專注和盼望,都是美好的,由困難中生出,亦會成為感動人心,留在別人心裏的東西。這些東西,這些「好行為」,往往不是刻意為主而做的,而是不經意的散發出來。

  這,或許就是聖經所說的,看不見的,亦不要給人看見的,最後卻仍是會給人看見,並得着改變的禱告。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信仰通識】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智慧男本】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