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主教導我們禱告


2709 期(2016 年 7 月 24 日)
◎ 釋經講道 ◎ 梁銘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路十一1-13)

  正如當時的拉比們,都會有一篇禱告文給他們的門生。耶穌就應門徒的要求,帶出一篇「主禱文」(2-4);也帶出信心的回應(5-13)。

  一、禱告的內涵

  首先要清楚禱告的對象「父」。俗語有云「人窮呼天」但都是以人為本。着重點在人(我)。或者這也是拉比們禱告的態度。無論多「屬靈」,重點仍在乎人(我)。但耶穌的禱告,卻是以神為本。

  尤記得三十多年前,四歲的小兒子偶錯失校車。遂親身送他返校。進入校門後,又追出來依依道別,再三囑咐「亞爸你要小心過馬路呀」。「亞爸,你坐的士回家呀」。於今道來,心中仍是溫情滿載。

  「亞爸,願祢的名被尊為聖」、「亞爸,願祢的國降臨」相信天上的父,心中何等甘甜。我們的禱告,每每強調去享受神,這已經是屬靈的高難度了,把一己裝扮起來,帶點沾沾自喜的與人分享。怎麼會叫神享受我呢!不再是字句的雕琢、不再是感性上下工夫。而是「心」的自然投放。關注神、愛惜神、憐憫神。

  不單是願「人」尊祢的名為聖,更在乎我有否醜化、俗化了神的名,不單是願祢的國降臨在這、在那。更讓神的國權、意旨在我心中掌權無阻。

  特別是落到生活所需的層面、人際是非的層面、灰色地帶的試探等等。更顯出我們對神的名、神的國權如何回應在信念中。

  二、禱告的回應

  耶穌以不耐煩的鄰舍,還可以夜半給人所需的餅為喻。(5-13)何況天父豈不因我們的叩門、尋找、祈求而開門麼?豈會「以蛇當魚;以蠍子當蛋給人麼?」在馬太福音則「以石頭當餅;以蠍子當魚給人麼?」

  這種比對法要強調一個訊息—同一個的情況,可能有兩種看法。可以是餅,同樣可以視為石頭。可以是魚,同樣可以視為蠍子。

  正如上個主日的福音經文,馬大的事奉、馬大的忙碌,可以是餅、是神的恩賜。但在環境中比較起馬利亞坐在耶穌腳前,就心生不忿。這種不忿,立刻把事奉(餅)的甘甜變為石頭。耶穌稱讚馬利亞選擇了上好福分,不是因為她的「靜態」、「優雅的坐姿」。如果單憑形態、也只會成了「石頭」人,而是馬利亞對道的專注與嚮往。在「道」的領悟中,即使石頭,也變為餅;即使蠍子也變為魚,反之,餅也成了石頭。

  正如保羅身上帶着一根刺,是「石頭」嗎?是蠍子嗎?所以保羅求主挪開,但在聖道中的回應,聖靈的啟迪,卻又變成「餅」,是神的恩賜,就感謝領受。

  耶穌說「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天父,祂豈不要把聖靈賜給求祂的人嗎?」聖靈藉着聖道,在我們的信仰、在我們的生命去回應禱告,承托禱告,這種禱告就叫我的心眼看得更清楚了。

  馬大的「事奉」本應是餅、是恩賜,但在某種環境比較下卻變成了石頭。

  在我們一些長線、慣性的事奉崗位上會否由「餅」久食無味,變作石頭呢?或是興趣失掉,就掉之如石頭呢?我們對神、對禱告的回應,只憑「興趣」、「感覺」,沒有聖靈、聖道的啟迪嗎?難怪常見教會一些即使在「高位」事奉的,忽然失踪了。

  「日用飲食」包括整個人生所需。由學校到社會、到家庭;由健壯到殘疾;由幼兒園到老人院、由美飲美食到插喉灌食⋯⋯不如意事常八九,讓信心的禱告都化為餅的恩賜。

  梁銘(中華基督教禮賢會紅磡堂榮譽顧問牧師)·聖靈降臨後第十主日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一起走過從前】

【信仰重尋】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