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聖公會—聖公會教育服務


2626 期(2014 年 12 月 21 日)
◎ 香港教會巡禮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香港聖公會的三頭馬車,除了教會及社會服務外,還有為人熟悉的教育事工。早在一八五一年,聖保羅書院的成立象徵教會教育事工的開步。經過一百六十多年的發展,時至今日,香港聖公會屬下共超逾一百多間幼稚園、小學、中學及高等學府,為香港社會培育人才。此外,除肩負普通教育外,亦辦有特殊教育,宗教教育和神學教育。而明華神學院在神學教育中發揮積極作用,栽培聖職人員和平信徒。

  香港聖公會的教育使命乃推展基督教全人教育的道德觀,正如箴言所言:「教導兒童走正路,他將終生不忘。」(箴二十二6,和修本)。藉着與學校教師、職員、學生和其家人分享上帝的愛和福音,協助學生能以基督徒的價值觀,和聖公會的傳統,探索生命的意義和目標。

  歷史

  聖公會於一八五一年在香港辦第一所學校,是為聖保羅書院。起初,聖保羅書院還有一項使命,就是培訓華人牧者及教師回中國內地傳教。上世紀早期不少牧者如李求恩會吏長及曾紀岳會吏長亦曾就讀聖保羅書院。

  其後創辦之拔萃女書院(1860年)及拔萃男書院(1869年)的起源比較複雜。它們源自香港聖公會首任會督施美夫主教妻子呂底亞(Lydia Smith)為華人女子受教育的理想,輾轉由女子寄宿學校至收容華人、歐洲及歐亞混血兒的男女孤兒院,後來又分拆為今日的男校與女校。

  於一九零一至零二年度的教育委員會報告表示,歐洲留港人士及華人精英要求政府興辦新校滿足子女求學與及教育需要。當時聖公會海外傳道會CMS興辦了聖士提反書院(1903年)及聖士提反女子中學(1906年) 。而聖士提反女子中學跟協恩中學(1936年)也有着深厚的淵源。聖士提反女子中學於一九二二年由堅道搬往列提頓道新校舍後,翌年跟另一所CMS華文女子學校飛利女校(1886年)共用校舍。而這飛利女校跟位於宋王臺,收容貧苦基督徒家庭女童和逃走的女奴而設的維多利亞居留所(1887年)合併而成今日的協恩中學。

  至於今日的聖保羅男女書院,其前身為一九一五年聖保羅女書院,當一九四五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聖保羅書院跟聖保羅女書院合併為聖保羅男女書院,後來聖保羅書院於五十年代遷往般含道現址,而聖保羅男女書院則仍收男女生。以上多所聖公會中學,在香港開埠以來,除了培訓不少教會領袖外,也培訓了不少社會菁英。國父孫中山亦曾就讀拔萃男書院。

  小學方面,最初於香港開設私塾,並於一八七六年創立第一所小學,是為聖馬太小學。及至上世紀戰後數十年,教會為應付龐大數目兒童的需要而開辦大量小學及學前教育機構。此等學校不但為香港及澳門社羣栽培無數領袖,更在本地教育工作上作出巨大貢獻。

  教育概況

  聖公會一向提供優良教育服務,並在香港教育工作上扮演創新者及先知角色。現香港聖公會屬下有高等學府兩所,中學三十多間、小學五十多間、幼稚園及幼兒園五十多所及特殊學校一間,遍布港九新界澳門各地。宗教教育中心的設立乃為學生及教友提供宗教教科書及神學和靈修書籍,及籌畫宗教科教師的培訓及支援。

  我們盼望能有果效及具策略地建立及辦理聖公會學校,為香港各社區提供多元化而又優質的教育,藉此向學生、學校職員、家長及廣大社羣傳揚耶穌基督的福音。

  為鼓勵學生對屬靈事物有更多認知和覺醒,並對基督的訓導能作出研習及回應。以聖經教導為基礎的基督教教育課乃整個課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並發展個人倫理中須加入基督徒價值。香港聖公會學校作為牧區的一分子,與教會協作,提倡具聖公宗傳統的基督徒羣體生活模式,並使學校成為學生、校友、家長、職員及平信徒協作者的信仰培育中心。另外,各牧區也要對區內之聖公會學校有所承擔,並視之為牧區的重要構成部分,在計畫福傳事工及服務時應盡量配合學校。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雲彩見證】

【城市心靈】

【如此我信】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職場跟耶穌】

【譯經隨筆】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