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離不開社會政治議題


2613 期(2014 年 9 月 21 日)
◎ 教會之聲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日前人大常委對香港二零一七年行政長官選舉安排作出了定稿,引起一些爭取普選的人士不滿,並且揚言會發動「佔中」、罷課等行動。大學生關心社會,爭取公義,參與罷課或社會行動,這當然可以理解,但對未成年的中學生又如何?

  早前社會熱烈討論佔中時,教育局局長曾提出警告,指「佔領中環」乃違法行為,又呼籲學校、教師及家長不要讓學生參加;他又向全港教師明確指出,若因參與違法活動被定罪,必會和必須承擔職業前途後果。後來他補充解釋說:「重要是學校採用一個多元、多角度了解,讓學生就有關資料有自己的看法和作出判斷。」雖說是解釋,但前後兩番說話有完全不同涵意。

  中學生並不是生活在密蔽的空間,不知道社會上的事。影響社會未來的事,其實也是他們現在的事。兩年前的「反國民教育」,便有不少中學生走出來,為自己發聲。通識教育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啟導學生對社會問題有更多了解和分析,所以無論政改、佔中、反佔中、東北土地發展、或早前的國民教育、高鐵等,都是課堂內討論的好材料。

  有立法會議員,甚至是前教育局高官,對現時通識教育的推行提出質疑,指偏重研究政治議題而導致異化。但政治之事乃眾人之事,不可以逃避。教育並不是叫教師學生應做甚麼事,不做甚麼事,而是要在課堂上,對不同問題,能客觀、持平、多元多角度去分析,引導學生去討論。社會和政治議題,人人看法難以一致,最重要是能彼此尊重和包容,但同時亦要分清是非黑白,真的不能作假,假的也不能當真。當然老師不應煽動和鼓勵學生參與不安全的活動,還要提醒學生,在參與任何活動時,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至於近日有人提出鼓勵舉報學生參與罷課佔中等,倒引致教育界人士不安,認為如此做法乃白色恐怖,是反教育的行為。

  教育,並不是灌輸式的,也不止於知識的傳遞。教育是培育人格的成長,價值觀的建立。教會在香港辦學超過一百年,所堅持的就是真理和人格的教育,培養學生做個敬天父上帝,愛人如己的人。

  「凡是真實的、凡是可敬的、凡是公義的、凡是清潔的、凡是可愛的、凡是有美名的,若有甚麼德行,若有甚麼稱讚,你們都要留意。」(腓四8)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城市心靈】

【如此我信】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職場情景】

【譯經隨筆】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