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恩容易感恩難


2593 期(2014 年 5 月 4 日)
◎ 職場情景 ◎ 鄭景鴻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四月的香港,公眾假期特別多。先是月初有一天清明節假期,月底又有數天復活節假期。一般人只着眼如何歡度假期,而較少留意這兩個節日,其實都是提醒我們要感恩。前者是中國傳統紀念先人的日子;後者是紀念耶穌為拯救世人而受死復活的事蹟。

  俗語說:「施恩勿望報,望報莫施恩」,表面意思好像是很瀟灑地提醒施恩者,不應該希望別人的回報。在現實環境中,受人恩惠不回報的例子確實比比皆是。不久前參加了一班舊朋友的聚會,聽到了其中兩位出席者多年前的一件事情。當年甲君是某大機構的高層要員,朋友乙君的事業卻處於不大穩定的境況,希望找到新的出路。其後,乙君幸得甲君幫忙,終於找到一份很有前途的工作。多年後,乙君已是上市公司的主管人員,甲君卻在多年前「被逼退休」。聚會上,朋友們談得興起,其中一位知情者突然問乙君,為甚麼甲君當年能幫他大忙,他今天事業有大成就,卻沒有幫忙甲君找出路?經此一問,乙君才有點恍然大悟,抱歉地說早已忘記了這件陳年舊事,並客氣地向甲君致意,囑甲君有需要時可找他。

  忘記別人的恩惠,可能是善忘,更可能是不想提起,以免別人知道自己曾有過的困難時刻。這種情況,在功利的職場上更是常見。受人恩惠而不知報答是令人難過的,但有更惡劣的情況。曾見過提攜下屬上位的朋友,最後反被上了位的下屬排擠傷害。「農夫與蛇」是一個人們熟悉的寓言故事:一個農夫在冬天的田間,看見一條凍僵了的蛇,他心生憐憫,就將牠拾起放在自己的懷中。蛇受了農夫體溫,不久便暖醒過來,但當牠恢復本性,卻二話不說,死命地一口咬了牠的恩人。這寓言說出了,有些人不但會忘恩,更會負義,連恩人也會傷害。

  人性自私,有不少人會覺得別人對自己的幫忙是應該的,無需感謝。也有人在困難過後,便忘記了別人曾為自己所付出的。亦有人常常喜歡把感恩兩個字放在口邊,但卻從不以行動表明。《聖經》不斷提醒世人要常懷感恩之心,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很好的暮鼓晨鐘。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雲彩見證】

【城市心靈】

【如此我信】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職場情景】

【譯經隨筆】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