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觀海之由德國教士保送前往德國留學,專攻神科,是中國首位留德的學生,這與當年三巴會(即巴色會;禮賢會,又稱巴勉會;巴陵會)教士在荷㘭傳教有不可分割的關係。據《香港基督教會史》載有麥梅生所寫《福漢會》一文,提及德籍自由傳道郭士立牧師(Rev. Karl Friederich August Gutzlaff)在任職香港「撫華道」(The Chinese Secretary,即其後華民政務司),於一八四四年初成立「福漢會」(The Chinese Union),目的集合華人歸主信徒,鼓勵獻身作傳道員到中國未開放的內地,專向本鄉本族進行遊行佈道,採「華人向華人佈道策略」,使福音深入內地各鄉鎮傳播。由於會務日有發展,郭士立牧師難以獨力應付,及後致函德國和瑞士巴色會等德語差會,希望派出宣教士前來參加「福漢會」工作。至一八四六年果有瑞士巴色會和德國禮賢會巴勉差會,各派兩位年青牧師到香港協助福漢會工作,巴色會韓山明牧師(Rev. Thodore Hamberg)、黎力基牧師(Rev. Rudolph Lechler);禮賢會柯士德牧師(Rev. Heinrich Kuster)、葉納清牧師(Rev. Ferdinand Genahr)等四位青年牧師於一八四七年三月十九日到達香港,入住福漢會,與華人教士一同生活,翌日便由郭士立牧師教導韓山明習客語;黎力基學潮語;柯士德和葉納清習廣府語。至十一月則派華人傳道員協助深入潮州、寶安、東莞、新會各遊行醫佈道(見圖)。當西教士所到之地,若不受歧視,則租賃房舍,以作居留。但大多受到鄉民掠劫的對待,過着流浪的非人生活。
時至一八四九年郭士立牧師放假返回歐洲,到各地宣傳福漢會的工作。時在港工作交由韓山明牧師主理。因發現華人傳道員「良莠不齊,挾同作弊」,以致巴色會和禮賢會教士脫離「福漢會」,專從德國差會工作。時至一八五一年有柏林婦女會派出那文牧師(Rev. Robert Neumarm)來港在灣仔開設育嬰堂,當郭士立牧師於八月病逝,福漢會工作由那文牧師接辦。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朝鷹珍藏】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