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台美學者匯聚崇基研討
 中國本土化基督教神學發展


2557 期(2013 年 8 月 25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由香港中文大學基督教研究中心、福建師範大學中國基督教研究中心主辦,基督教中國宗教文化研究社、中國基督教史學會協辦之「中國本土化基督教神學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已於八月八至九日舉行,有本港及來自內地、台灣、美國的學者參加。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盧龍光牧師在開幕禮致詞時表示,學術界討論了多年有關普世性的基督教信仰,及基督教在中國五千年文化的國度生根的進程,是次研討會擔起重要角色。他又以崇基學院徽章「蓮花十架」指,基督教來華時已看重如何與中國文化融合在一起,透過研討希望讓人知道中國神學不是西方人的信仰,而是普世性的信仰,在理性討論中將中國神學發揚光大。

  前身為福建協和大學(亦名福建基督教大學)的中國福建師範大學中國基督教研究中心,二十多年前由利瑪竇研究開展了對中國本土化基督教的研究,也透過與中文大學的合作提升研究質素。該中心主任林金水教授認為,中國本土化基督教是永無窮盡的話題,今次研討會有二十多篇論文,以不同角度、視野去開拓此議題,有的從哲學,有的從神學,有的從文學,有的從歷史,探討甚麼是中國本土化的基督教。他說:「研究的最終目的是要創造出中國的基督教,而非基督教的中國,要讓人看得見甚麼是中國的基督教。」他又言世界已經進入改革開放時代,學者也要用改革開放的思維去研究基督教。

  是次研討會分為九部分演講,講者包括來自香港、中國內地、台灣及美國的學者。其中,首位講者,集美大學社會科學系教授李少明分享中國基督教本土化三大歷史進程,而在一九五八年新中國建立以後,踏進「後宗派時期」,宗派分裂情況嚴重。他直指一九五八年福建眾教會舉辦的聯合禮拜,並非因教派之間的差異消失而聯合,他解釋:「當時參與崇拜的人很少,教牧生計成問題,有些老教牧沒法講道,有些教牧因生活困難而轉行,牧養力量不足,聯合禮拜只是保障環境的措施,其實教派間並沒有真正聯合。」他分析教派間的四種挑戰為:各有地盤,相安無事;自我封閉,不相往來;兩教派同一教堂,上下午兩套;矛盾嚴重。他認為兩會需要在神學思想建設中,從觀念上開始解決。

  次日研討會主題演講中,南京金陵協和神學院副院長王艾明指過去歷史中神學在政治上都佔有重要地位,例如《拿破崙法典》都以聖經為基礎。但今日社會法的精神高於每一個宗派的傳統,他認為社會上神學紛爭較少,但所有政治及歷史上的紛爭都是源自於神學上的含糊。他補充說:「這關乎於我們怎麼看待四大信經。我們是把四大信經看成今天信仰的典範,還是把重點抽出來,跟從比規範更重要的原則。」

  台灣銘傳大學法律學院院長武永生教授從歷史回顧政教關係,包括奧古斯丁認為「上帝之城」與「俗世之城」在現世相互交織,後來被中世紀天主教演轉成「教高於政」的型態,以致出現「政教合一」局面,埋下政教糾葛。又於中世紀,教皇試圖將政府的影響力趕逐於宗教事務之外。教皇哲拉修一世(Pope Gelasius I)強調教會與國家的界線,「兩種權力」的論說逐漸變成「雙劍論」(Two Swords Theory),進而支配整個統一的基督教帝國。他提出政教關係理想模式應有三大元素,以協同互信處理政教關係,政府尊重聖經明文的啟示,教會服從憲政法律制約,他補充說:「聖經明文應為大前題,所以憲政法律應該被教會所尊重。」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朝鷹珍藏】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

【譯經隨筆】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