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理兼備的管理


2534 期(2013 年 3 月 17 日)
◎ 新聞捕手 ◎ 陸輝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三月十二日明報刊登了兩段新聞,一是「至親舉報吸毒,富家女跳樓亡」,另一是「寡婦憂轉職跳樓,遺十三歲女成孤兒」。兩則新聞都是悲劇,亦同涉及情與理層面。情與理是否不能並存?若可以,當怎樣處理?

  首則新聞的記者在報道事件之時,亦報道了專家的看法。專家肯定了報警的做法,但痛定思痛之餘,亦提出情理兼備的處理方法:在報警前宜先行採取關懷、勸喻及轉介專業輔導。這可算是常理,但最終需要當事人作出判斷,採取甚麼時間來報警。

  次則新聞的記者報道了當事人面對多重壓力,包括了「疑思念亡夫,不堪轉職及管教女兒」等,當中包括了轉職(調職)一事。轉職(調職)一事不一定是主因,因當事人在轉職(調職)前經己面對一定的壓力,最多只能看為「最後一根稻草」。然而作為將當事人轉職(調職)的管理層,作出決定前有否考慮到當事人的情緒,也是痛定思痛可以反省的一個課題。從管理角度來看,管理層沒有錯誤可言,但從情理兼備的管理角度來看,值得探討。

  家庭管教與行政管理,原則大致相似。管理學上的「皮鞭與糖果」理論,亦可引申為情理兼備的管理。教育界亦有類似的「教學領導(instructional leadership)」與「情緒責任領導(emotional responsible leadership)」並重觀念。尤金畢德生為《關係式領導》一書寫序言時,提到「領袖很容易亦經常將我們和我們身邊的人非人化」,意即重理不重情的領導及管理模式。然而我們最熟悉的莫如「真理」與「愛心」的平衡。

  領袖及管理者責任重大,所作決定影響深遠。有真理沒愛心是啟示錄以弗所教會的典型例子,結果將會是分門別類一同玩弄文字遊戲,沒有愛心維繫,沒法面對挑戰。有愛心沒真理是保羅對哥林多教會所作的提醒,尤其是包容罪惡,若不正視,最終會偏離真理淪為異端。教會可以怎樣建立情理兼備的領導管理文化,有待努力。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