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新觀恢復真正的保羅
 尋回教會失落的福音信息


2500 期(2012 年 7 月 22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由循道衛理聯合教會信徒培訓部、基道文字事工合辦的「迷失保羅—當代教會失落了的福音信息」已於七月十三日舉行。講座以對談形式進行,由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盧龍光牧師、馬來西亞南方學院英文系副教授余德林博士主講,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新約副教授曾思瀚博士主持,有超過六百人參加。

  盧龍光牧師指出「保羅新觀」乃是「保羅舊觀」,新觀主要是恢復歷史上真正的保羅。他認為現今許多信徒將馬丁路德詮釋的保羅,混淆當成真的保羅。他續指出,真正的保羅並非著重自己內心的經歷和掙扎,而是在猶太人要復國的民族主義中,真正關心的是兩個民族的關係,在外邦人和猶太人當中的仇恨和對立中成為橋梁,以及外邦人如何能成為上帝的子民,在上帝的面前不分民族、主僕,在危機衝突中找到身分。

  余德林博士解釋「藉信稱義」是政治神學,馬丁路德當時面對教庭支配的環境,在個人自由與稱義上,「藉信稱義」能講出靈魂擺脫支配勢力,從某角度而言,這種解放式神學甚具時代性和重要性。他解釋,當時的外邦人要當信徒需要放下外邦的特性,學習猶太法,這構成當時教會出現第一等公民、第二等公民。保羅爭取破除階級,余博士說:「這對今日教會具批評性,今日的教會有很多種政體,而政體影響著教會的組織,要避免陷入像猶太人將外邦人矮化,就要讀保羅作借鑑。」

  猶太人性格多樣化上帝訓練多元保羅

  曾思瀚博士提出「與保羅為敵的可能是外邦人」,盧龍光牧師表示認同,他笑言情況儼如他到北美講道時,香港移民聽到香港不好就高興,因證實自己選擇對了,並指:「這些外邦人可能更猶太化,更著重猶太傳統。而保羅強調的卻是外邦人不用做猶太人仍可以跟從耶穌,所有惹來不滿。」盧牧師藉此反思今日的信仰過分「一言堂」,不像保羅般多樣化,能在基督裡將差異和對立轉化成和好。

  余博士續指保羅的「多元」並非天生,乃是上帝透過宣教歷程訓練出來。他又提醒信徒解經時要小心,不可將猶太人歸類,說:「猶太人也有很多『品種』,保羅是吃得開的一種,加拉大是吃不開那種,所以讀經有很多元。」他續指研讀保羅需要有「自我陌生化」的胸襟,不能以自己作為主體去研讀他人,要設法站在別人立場進行解讀。

  政治環境影響著聖經作者寫作,保羅的寫作亦是回應當時環境,曾思瀚博士認為,若讀經者不知道政治背景就會感到難解。他簡述始自一世紀後反猶太主義出現,新任的君王在各方面都希望做得比歷任好,這影響到保羅的寫作,他說:「保羅所寫的福音是單元性,當時帝國卻出現著多種不同的福音,但保羅的福音是多元福音中獨特的福音。」

  教會不能脫離政治 保羅在政治上抗衡

  「傳統教會習慣將社會、政治排除出教會的關注、教會對福音的理解。」盧牧師認為教會不能逃避與政治之關係。他指出,耶穌宣講的是天國福音,而保羅的筆下卻稀有出現「天國」,因為他宣講的核心是釘十字架復活的耶穌,那分突破死亡、面對死亡、不畏權勢的生命。他續言:「保羅面對羅馬帝國宣告耶穌是主,這是充滿政治含意,是政治上的抗衡。」

  余博士又認為聖經不單面對信徒的解讀,更要面對公共領域底下不同人的解讀,因其獨特性吸引到哲學家、文學家、神學家、牧師、大眾等人著手解讀,各自詮釋所認為的聖經內容。他不諱言:「過去也許是因著殖民的緣故,華人教會讀經至今仍未能完全擺脫啟蒙運動除三害之三害。今日先要從啟蒙運動出來,然後擺脫西方帶我們所進到的針對啟蒙的世界,我們需要更多神學資源才能面對公共領域。」

  保羅書信非萬能 無刻意交代同性戀

  有與會者提問有關部分基督徒立法會議員的言行是否應支持,盧牧師直言基督徒有很多不同款式,很難用某一種模式判斷一個人是否信徒,他認為信徒要多思考,舉例來說,我們要問的是那議員的行為是出自他是基督徒,還是他的本性如此所以有此行為。政治與信仰該如何結合仍然沒有標準答案,但肯定的是信徒間彼此內鬨才是最危險!

  他又提醒:「保羅書信不能解決當今所有的問題,他亦無此打算。」 他指,例如同性戀的議題,信徒似乎非要找出反對同性戀的「證據」才感到安心,但事實上保羅在羅馬書第一章並無意處理相關問題,他所寫的只是當時的一些普遍看法,並無交代個人立場或作深入探討,他關心的只是生命取向和價值。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雲彩見證】

【世說新語】

【文化之旅】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牧杖攻防】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譯事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