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助他「脫貧」


2497 期(2012 年 7 月 1 日)
◎ 世說新語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統計處日前意圖淡化本港貧富懸殊惡化,堅尼系數達0.537歷史新高。梁振英於周日搶先公布成立扶貧委員會籌備工作小組……就委員會的職能和人選草擬報告。」《蘋果日報》20.6.2012

  香港的貧窮問題常被視為因社會福利不足,由此衍生的「扶貧」措施離不了大派金錢以「抒困」,但抒了這麼多年只見窮者愈窮,原因又何在?

  過去五年,特區政府共動用了二千四百億去扶貧,以香港有一百萬個窮人計算,平均每人得到二十四萬元的資助,這數目可謂不小。但因著這些金錢多是一次過的「派糖」,例如綜援雙糧和寬減水電租金,用了就沒有,實際上無助於改變窮人的命運。

  設若二十四萬元是一筆資金,政府送贈給窮人,讓年輕人持續進修,學到一技旁身,又讓中青年可以做點小生意,不論是開個麵檔抑或修理水喉,經過三幾年的努力,這才真正有助「脫貧」。「扶貧」永遠是暫時,「脫貧」才是永久,這道理千年如一日。

  當然香港的貧窮問題亦有結構性的原因,就是九七回歸後愈來愈熾熱的地產霸權主義。所謂「獅子山下精神」必須有一個容讓百業公平競爭的沃土,個人的奮鬥和努力才可以開花結果。但今天香港只有獨沽一味的地產主義經濟,樓價租金高昂,小本生意難以立足。當然手頭上有二十萬資金仍有機會發展,但已是愈來愈困難,「領匯」的商場你租不起,到「喜帖街」開小型的印刷廠又拆掉了,去「雀仔街」賣雀鳥又怕禽流感。要從根本改變香港窮人的命運,除非肯認真對付社會和經濟的問題。

  梁振英先生新官上任,他赤腳上陣親自統率扶貧委員會,其志可嘉。但細看籌備工作小組的名單,仍是以「社福界」為主,看來以「福利主義」主導的扶貧政策仍會持續好一段時間。二千幾億派出了,堅尼系數仍創新高。庫房還有幾多個二千億呢?

  看來「扶貧」不如教窮人「脫貧」,一方面要培養自食其力的向上精神,另一方面積極改變社會結構性的處境,讓人有發展空間,這才是上策。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世說新語】

【文化之旅】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牧杖攻防】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

【譯事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