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恐「不及」


2456 期(2011 年 9 月 18 日)
◎ 時事透析 ◎ 袁天佑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香港回歸後,特區政府的管治,當然也不乏值得讚許之施政。但亦經常發生惟恐「不及」,以致變得「過分」的情況。

  早前發生保護副總理訪港,因怕示威者衝擊,甚至傷害政要,將記者及示威者隔離至聽不到看不見的區域,設立「核心保安區」將學生及街坊趕離屬於他們的地方。幾個星期前,市民已開始可以申請政府所派發的六千元。對大部分市民來說,這筆款項實在是不必要的。政府派發款項,是因今年財政預算案中預備將款項回贈受薪人士的強積金戶口,怎料原來有不少人士,包括老師公務員等均沒有強積金戶口,而且部分低收入人士也未能受惠。在反對聲中,政府急忙修改,除退稅外,還派發這款項,滿十八歲香港居民,甚至長居海外人士,也可領取。此舉實在不需,市民內心不多謝政府,更指政府施政錯誤。

  最近維基解碼將終審法院法官包至金對人大釋法的心聲發表出來,並指其餘法官也有想及辭去職務。當時政府指,如容讓本港居民在內地兒女來港,將有一百六十八萬人來港,所以要求人大釋法。但事實會否有這麼多人來港,至今也未能證實,但此舉令香港法治蒙上了陰影。

  「惟恐不及」的施政,有些只是一次過,或影響不深,但有些則影響深遠。

  香港自回歸後,教育政策不斷改革,以至老師、家長、學生齊發怨言。一九九八年教育局急急要求中學以母語教學,此措施並沒有詳細計畫,只是政治考慮多於教育因素。但為滿足部分家長需要,容許百餘所中學可以英語教學。這政策受人非議,結果在幾年前由新任教育局局長以「微調」方案取代,但所謂「微調」,其實是完全改變。這政策今天仍對教育影響甚深。

  「德育及國民教育」的諮詢期剛過去。推動德育及國民教育本屬應分事,過去多年,學校已積極推動,但政府有意要求學校成立獨立科目。諮詢期間,已有不少教育團體表示反對,恐怕此舉只是政府用來推銷政治思想,多於教育理念。

  現屆政府將於幾個月後任滿,現在幾位特首熱門候選人正積極籌措班子,盼望執政者好好反思過去施政的得失,不要急就章推出「過猶不及」的政策。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有衣有食】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