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氣存內


2451 期(2011 年 8 月 14 日)
◎ 童話人間 ◎ 林沙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自幼厭惡西藥的氣味,其後知道它對身體有較多的副作用,心理上也有點抗拒,如果不是需要快速治療的急症,寧願選擇強調固本培元的中醫,慢慢調理身體。數年前嘗試針灸治療醫好了「媽媽手」之後,對於中醫學問的淵博精深,更是深感佩服而讚歎。

  那次我攤著被針刺滿的手臂,百無聊賴地躺在床上,看著貼在牆上一大張的人體經穴部位圖,不同名稱的穴位和經絡由頭頂到腳趾尾貫通全身,剎那間對身體奧祕有一種嶄新的「閱讀」感受和認知:我們用這副身軀生活著,對它的認識卻極皮毛。有時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稍感不適便找粒藥丸吞下去,解決即時問題,便不再理會長遠的調理和保養。然後又等到下次問題的出現......

  A仔自小氣管敏感,幼兒時期,每逢秋冬季節容易痰多咳嗽,每月見醫生數次,幾乎藥不離口,爸媽心痛之餘,也難免感到氣餒──怎麼好了幾天,又再發病,總是不能斷尾?相熟的家庭醫生常鼓勵我們:當他長大一點,身體發展好一點,總會好起來的。

  西醫藥物無法根治,我們便嘗試「中西合壁」的療法。中醫強調食療的配合,根據體質和病況,嚴選食物。久病成醫,媽媽現在基本上也懂得所謂「寒咳」與「熱咳」的分別,知道甚麼時候弄點「川貝燉雪梨」或「蜂蜜薑檸水」。

  其實當注重飲食習慣,勤做運動,加上身體漸長,A仔的氣管敏感總算漸漸好起來了。經中醫推介,這個暑假A仔嘗試「三伏天療法」,改善體質,加強抵抗力,即中醫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三伏天」是一種天然療法,在一年中最熱的日子,選用一些溫熱的藥物敷貼在人背部有關的穴位上,「將天上的盛陽引入人體,以達到強身療病的目的」。

  在曲黎敏所著《從頭到腳說健康》一書中提及,在中醫眼中,人不是機器,而是「內景」。「生命如同一棵樹,在自然光影的明滅中,從枝杈在四季風雨的變化上,我們就可以知道它深埋在地下的根部情況。......生生不息,萬物與生命,順應它,尊重它,靜思它,這便是傳統醫道教給我們的虔誠。」

  生老病死是生命的常態,但活在當下,我們就必須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保養顧惜,養生存身,重視自己身心靈的整體健康。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有衣有食】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職場攞景】